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27 05:26:17

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4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乙哌立松是50毫克,每日3次,每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00毫克;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4周病人上下肢肌张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关键词】 脑卒中;肌张力;乙哌立松;运动疗法

肌痉挛是中枢神经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病人往往出现偏瘫侧肢体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关节周围肌张力平衡失调,呈持续痉挛状态,并伴有肌肉疼痛,限制了患肢功能的锻炼,影响患肢运动功能进一步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故缓解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也是康复治疗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控制这种患者肌肉张力增加,降低伤残率,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剂(贸易名字妙纳片;卫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运动治疗肌肉张力增加脑卒中患者,与单纯应用运动疗法治疗比较,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2年住院治疗与肌肉痉挛的脑卒中患者48例,均经电脑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成像)诊断。所有病例被诊断为1995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和脑梗死诊断标准[1],以及电脑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包括33例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15例。35例男性,13女,年龄39岁-74岁。随机将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6.32±0.45岁。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5.13±0.21岁。排除伴随听力,理解和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训练的患者。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无显著差异,>0.05,2组比较。

1.2 纳入实验的标准 第一次中风后1-2个月,没有严重的认知问题,如严重失语症,注意障碍,视力障碍,记忆或沟通的问题,可以满足检查和治疗。排除标准为严重的高血压(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和严重的心脏和肺及全身性疾病,明显的认知障碍(最小均方误差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活动,大关节,小关节,范围从小型到大型,一步一步。被动运动,被动活动:①患者,对侧下肢关节,使关节和软组织的最大范围活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②连续低功率伸展训练的治疗师被动牵引痉挛的影响关节活动范围为极限,使病人感到疼痛,到目前为止的时间,拉着持续了20分钟,重复5次,逐渐增加,拉动关节的活动范围;按摩:从远端到近端肢体瘫痪,轻柔按摩手法,慢,接触面广。用手指,手掌按摩,每日2次,每次10分钟;训练患者站立和行走,每一天,上下午各1,坐,站立训练耐力5-10倍,站立平衡训练10min,20min步行训练。

1.3.2 治疗组 治疗组的患者在进行同对照组相同的康复训练的同时,饭后口服盐酸乙哌立松,通常成人一次50mg,一日三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大剂量为每日300mg。两组疗程均为4周。1.4评价标准:肌肉张力测试,使用改性阿什沃思规模评分[2],0级:肌肉张力增加;一级:肌肉张力略有增加,被动肢体结束在一个轻微的阻力;1+:肌肉张力轻度增加,被动肢体的前1/2rom稍微“卡”感觉,后1/2rom有轻微抵抗;二:肌肉紧张适度增加,被动肢体在大多数的游戏都有一个电阻,但仍活动;三:肌肉张力重力增加,被动肢体整个游戏有阻力,活动更加困难;四:极端的肌肉张力增加,肢体僵硬,阻力大被动活动,是非常困难的。

1.4 检验结果的措施 确定前、后考试1次血液和肝肾功能。

1.5 统计方法 利用16个软件,测量数据的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χ2测试。

2 结果

2.1 组痉挛评估2组在基线上下肢肌肉紧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0.164,磷“0.05)。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上肢,下肢肌张力障碍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6,9.423,磷“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轻度无力,嗜睡,恶心1例,腹部不适,缓解。所有的案件之前和之后,肝,肾功能,血常规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减少或消失,而脑干脊髓束运动的下行指令异常活跃,导致γ-反射亢进,肢体肌肉紧张;同时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肌肉的相互作用抑制障碍,肌肉紧张,平衡失调,导致肢体出现痉挛[1],某些肌张力保持在位置和肢体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高肌肉紧张和痉挛肢体运动,往往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关节活动减少可影响散步和保持姿势的能力,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和断裂。从而严重影响病人功能恢复,因此对病人过高的肌张力应采取干预治疗。中部肌肉松弛药物能抑制人类肌梭传入纤维。活性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表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自发辐射,抑制多突触反射对抗运动有关的中间神经元,但不直接作用于肌梭,从而减轻骨骼肌紧张,而不是减少痉挛强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康复治疗,应用乙哌立松药物配合康复治疗对病人的肌张力增高改善程度,较单纯康复治疗效果更显著,说明乙哌立松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肌肌张力增高安全有效的药物,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茂斌,Bryan J.O Young,eta.l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52.

[2] 周维金,孙启良.偏瘫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2.

上一篇:小儿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方案的确立 下一篇:乳果糖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引起便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