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之旅

时间:2022-06-27 05:12:43

奇妙的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之旅

2009年十月下旬,正直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的深秋,我们来到千年古城苏州,参加第七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大赛。大赛要求我们初中化学组就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作出合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片段对比展示

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现将我们的最初教学设计和最终教学设计对比如下。

1.初始设计

二氧化碳溶于水最初的探究过程方案是三个:①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水,盖紧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②用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加入少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③通过碳酸饮料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推测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最初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结论。然后给变色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引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2.最终设计

我们经过讨论,最终将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探究过程确定为:学生分组用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加入少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要求学生就此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猜想理由是什么,然后和其他同学交流,最后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引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改为以下探究:播放“石蕊的自述”视频。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石蕊溶液变红有几种可能,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下面的实验。

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也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第四朵纸花先喷水湿润,再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此时有酸存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取出第一朵和第四朵变色的纸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第一朵纸花不变色,第四朵纸花变紫色,由此说明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

团队合作,优化教学设计

对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探究,我们三人认为初始设计实验①和②原理相同,第一个实验学生的兴趣会很高,但容易失败。就这个实验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展开了讨论,提出此方案的队员A认为这个实验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从它的原理上不会有问题。我和队友C认真思考了一番,认为这个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倒入集气瓶中水的质量,二是玻璃片本身有一定重力。队友A同意我们的意见,又补充说还要考虑装置的气密性。这个探究实验确实不太容易成功,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舍弃了这个方案。我们感到实验③也有不足之处:二氧化碳一定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吗?会不会是碳酸饮料中某种物质分解产生的呢?我们必须考虑全面,所以也否定了这个方案。实验②中的软塑瓶很容易找到,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队友C认为塑料质地柔软易受压强的影响;而队友A认为当压强改变时,它的形变程度大,现象会更加明显;我则想到它的气密性好,只要倒入的水适量肯定没有问题,而且此实验可以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对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队友A认为雪碧汽水是中学生熟悉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用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来推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最佳途径,这样学生会很有兴趣。但是我们仔细考虑觉得不妥,因为雪碧汽水中有柠檬酸,这就增加了探究的难度。而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然后给变色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这个方案是教材给出的,我认为这个探究简单易行,现象明显,但是这个方案不易于突破本节难点知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队友们认为这个实验方案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可以作为下一个探究的背景,并在此处设疑――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考虑到学生对石蕊不熟悉,我们在这里设计了“石蕊自我介绍”环节,帮助学生认识石蕊,为下面的探究扫清障碍。但这样设计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没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让学生简单记住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学生根本感受不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经过我们三个人研讨,最后决定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较为完整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活动探究。教学从设疑开始: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石蕊溶液变红有几种可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活动。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的活动中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

参赛感悟

1.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选手展示教学技能的大舞台

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决赛历时两天半,在此期间,首先是个人能力能够充分展现。比赛第一天上午个人独立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交教学设计后,心是紧绷着的,虽然自己竭尽所能了,但是教学设计能否符合评委的胃口还是个未知,就怕自己给团队扯了后腿。比赛第一天下午要求团队三人的教学设计整合成一个集众人所长的最优教学设计。参与同伴互助并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习他人评价意见并合理取舍,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享的意识。第二天上午团队互评,在团队的思维碰撞中,拓展教学思路,明晰教学流程,优化教学策略。自己的视野更宽了,重新审视原来的自己真有点井底之蛙的感觉。

2.团队协作始终贯穿竞赛过程

竞赛中,在个人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队员之间、队员与整个团队、团队与团队思维碰撞形成团队整体的教学设计。此时队员之间没有了自我的狭隘意识,考虑更多的是团队整体,为了这个整体每个队员既要研究自己教学设计的优势,也要认真研读评价他人、他队的方案并作出取舍,无论自己的方案被取还是舍,都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人探讨,反思与完善团队整体的教学设计。而评价其他团队教学设计的环节更是提升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的最佳时机。此时,本团队的成员先要找出对方教学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共同协商,给出恰当的评价。并不是把其他团队的教学方案说得一无是处,就是自己团队大获全胜,而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他团队的教学方案,最后提出中肯的建议和修改方案,供对方参考,真正实现共同进步。第二天下午,根据其他团队的评价意见合理修订本团队设计并完成相应的课件制作,在这个环节我们煞费苦心。

在第三天上午的陈述与答辩之前,我们彻夜未眠,工作了一个通宵。我们队长风趣地说:“这就是科研的味道,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叫协作,大家都深有体会了吧,我们这叫痛并快乐着,真正体验一次科学研究的苦与乐。”基于协作与反思的陈述与答辩环节也很关键,每个团队向评委现场陈述本团队的教学设计形成及修订过程和亮点,展示课件,并回答评委的提问,在协作中大家辛苦着,收获着,快乐着。

去年金秋十月的苏州之行,今天回忆起来,收获颇多,虽然没有时间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苏州园林的别致,但网络教研团队的比赛使我知道了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网络集体教研的优势是集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这是个人智慧永远不能与之媲美的。

上一篇:《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下一篇: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