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死刑的存废争议及其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7 04:50:36

论我国死刑的存废争议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死刑存废的激烈争论,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明文废除了死刑,或者虽保留了死刑但基本不予执行。笔者认为,严格限制死刑之适用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最终废除死刑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死刑废止 死刑存置刑罚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性质最严厉的种刑罚方法,也是许多国家刑罚体系中的重要刑种。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吹响了废除死刑的号角,目前,严格限制死刑之适用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最终废除死刑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死刑在现代刑罚体系中的地位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的法律中都大量规定并广泛适用死刑,可以适用死刑的罪名名目繁多,多达数百种,执行死刑的方法野蛮、残酷,有五十余种之多,死刑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秩序的过程中,处于惟我独尊的地位,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运动的兴起、人道思想的传播以及各国刑事法律制度的改革,死刑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目前,世界上有近110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废除死刑或实践中不执行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国家中,死刑罪名和死刑执行的人数也大为减少,废除死刑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废止死刑似是文明发展的趋势,且世界上过半数的国家废止了死刑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是一个死刑适用范围广泛的国家,学界对死刑的存废亦争论不一。是借鉴外国废止死刑的经验赶文明发展之趋进而从刑法典上摒弃死刑,抑或是保持治乱世用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继续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围绕死刑存废的问题被争论了两个多世纪,一浪高过一浪。

现在,在所有的大国中,除中国外,只有美国的部分州、日本和印度还保留有死刑。日本如前所述,每年最多也就执行一至二件死刑,且都限于严重谋杀罪。值得重视的是,日本从官方到学界到民间,一直都在认真对待和研究废除死刑的问题。例如,日本国会早在1956年就提出了废除死刑的提案,该提案说:“在现时的我国,由于过去战争的影响,尊重人的生命的观念显著低下,这可以认为是杀人等犯罪增加的原因。现在,随着国家进步,尊重生命的观念应当弘扬。同时,死刑所带来的恶害在人道上是极重大的,且从报应的及一般预防的效果来看,很难认定它的存在是刑事政策上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废除作为刑罚方法的死刑。”虽然日本国会在废除死刑的问题上持重保守,以至虽经多次讨论至今仍然未果,但由于社会各界对死刑的讨论已经相当深入、对其弊端披露得相当详细,因此事实上对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死刑存废之争议焦点

自欧洲启蒙运动开始,受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观念的影响,对死刑的批判越来越多,围绕死刑的存废问题,法学学者、司法实务者、政治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其争辩的焦点可以归结为:

(一)死刑是否违背社会契约

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违背了社会契约。因为订立社会契约时,人们交出的只是自己的很少的一部分自由权利。人们的生命权利并没有交给国家,因此国家无权剥夺公民个人的生命权。死刑存置论者则认为死刑符合社会契约。因为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时交给国家的权利是包括生命权在内的全部权利。犯罪者破坏了契约,社会当然应当来履行契约,剥夺犯罪者的生命。

死刑废除者认为,死刑是出于人的本能报复,是野蛮时代同态复仇的遗物,死刑不仅助长人性的残忍,而且违反人道主义精神。死刑存置论者认为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处以死刑是除恶安良、公平正义的体现,不杀不足以伸张正义,维护法律的公平。如果对最大恶极之人不处以死刑,则是对一人的宽容,对大多数人的残忍。因此,保留死刑是正义的,必然的。同时国家有保护公民人身和与民利的责任,罪犯侵犯了上述权利,当一般的刑罚不能制止时,适用死刑理所当然。

(二)死刑是否人道

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虽然是依法杀人,但心理上起着导人向恶的作用,能助长人性的残忍,违反人道主义。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的适用是人道主义的要求。如果对杀人者宽容,那么更多善良公民会丧身于杀人犯之手,这才是真正的不人道或反人道。

死刑作为极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以死刑废除论者的角度看,死刑是残忍的,应当废除。贝卡里亚将不人道作为废除死刑的重要基石,他曾写道:“如果我要证明死刑是不必要的也不是有益的,我就要首先要为人道打赢官司”。死刑的不人道被表述为侵犯人的生命权,而生命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无论使用什么死刑执行方式,死刑的残酷性都无法改变,死刑侵犯了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

(三)死刑是否有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作用

死刑废止论者认为死刑适用断绝了犯罪人改过自新之路,而且终身监禁也足以剥夺其再犯的能力。同时死刑并无特殊的威吓效果,死刑适用对于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都是不必要的。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是剥夺某些特定犯罪人再犯能力所必需的和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死刑的适用具有其他刑法所不能代替的特殊威慑效果。因而,死刑对于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都是必要的。

死刑是否有威慑力,即相比非死刑的适用,死刑的适用能否更能降低社会上适用死刑的犯罪案件的犯罪率。死刑废除论者认为死刑没有有效地威慑力,死刑的适用是过分信赖死刑的人的幻想。死刑存置论者认为死刑具有无法替代的强大的威慑力。对于犯罪屡教不改之人,即使终身监禁也不能阻止其再次犯罪的可能,对其适用死刑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死刑存废之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已经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是还未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批准,由于该公约第六条明确规定:本公约的任何缔约国不得援引本条的任何部分来推迟或阻止死刑的废除。因此我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对可能被批准的《公约》的实施。从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看,死刑在我国的废除是存在可能性的,只是废除死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目前选择了保留死刑并限制适用死刑,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做出的基本选择,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刑罚方式中设置死刑制度在我国有着浓厚的社会土壤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将继续保留死刑,但一定会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我国对死刑制度进行了发展和改革,创立了死刑缓期2年执行制度,继承和发展了死刑刑罚执行制度,对维护人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对国土资源听证的思考及建议 下一篇:正当防卫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