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7 04:09:26

再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实践;理论;再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M步,电子和电力产品不断涌现,随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改革已深入职业教育的课堂。本人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积累一些经验和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理实一体化”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是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新兴产业和创意产业中,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最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紧缺人才。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技术含量增大,劳动复杂度提高,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业中,出现了许多要求劳动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岗位。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是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路和内容

第一步:实践―就是打破以往先进行理论教学而后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参加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让学生亲自到实习实训场地去参观,以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工技能课程的积极性。

第二步:理论―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第三步:再实践―就是理论课之后,再回到实践操作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训练,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实训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技能快慢进行适当的控制,以实训为主,课堂教学为辅。教学过程中即要突出技能操作训练,又使学生掌握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

二、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本文就《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的教学为案例说明怎样构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第一步;现场参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走出校门到变电所和车间参观,要求学生熟知高压和低压的区分,了解电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变电方式,使来自发电厂或上级变电所的电源配线方式在头脑中留下清新的印象。

在参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对参观的场地要熟悉,对各种电力电气及控制元件的名称、种类、新产品的特性及工作原理要熟知。

2.讲清参观的目的。即参观要弄清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

3.参观要分组进行,保证秩序井然。切不可全班学生一帮哄,每小组以10-15人为宜,轮流进行。

4.参观时的基本程序:

(1)在变电所参观时,要请变电所的技术人员对变电所的构成要件、变电方式、变压器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以及控制方式操作方法等进行讲解。

(2)在工厂以及机械加工车间参观时,要请工人技师演示机械操作运行加工部件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机械在运行当中的变化,了解控制电路控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所起到的作用。

(3)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第二步;进行理论学习。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1.抓住每部分的结构特点重点讲解

在设计和检修控制电路时,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故障现象;(2)故障分析;(3)检修步骤;(4)修复结果;(5)注意事项。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部分,这个独特的部分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突破其重点,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2.化整为零分析线路的基本方法

控制电路电器元件的型号和种类虽然繁多,其电路也是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构成大致相同。在分析时,先根据具体问题将整体电路划分为几个电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首先是由配电器将电能分配给不同的用电设备,再由控制电器使电动机按设定的规律运转,实现由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满足不同生产机械的要求。控制电路是由主线路和控制线路及辅助线路组成。我们可以先分析主电路的工作原理,再分析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的工作原理,最后回到总电路上来。有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具体电路,运用所学知识将电路图画出来,然后回到课本上的电路图,通过提问和讨论即可使学生加深对控制电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讲清关键性问题

在交流接触器的使用与拆装训练课程当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其作用是用于低压配电电路中频繁的通断控制和保护。在电路发生短路、过载或欠电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分断故障电路,是一种控制兼保护用电器开关。在分析交流接触器产生的故障时,要掌握不同型号交流接触器吸引线圈所需的电压是不同的。磁铁吸不上或吸力不足、不释放或释放缓慢、电磁噪声大、线圈过热或烧毁、触点过度磨损等故障都有其不同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讲清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使学生操作起来有序可寻。

4.着重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使学生熟悉教材中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其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电路图、分析电路及其排除故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从识图方法、电路原理及其故障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电路元件设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三步;实践教学,当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应转入实践教学,即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训中。实践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实训室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二是到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应用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操作维修,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适合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具体问题对此进行调整和补充,已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科技信息,2014,(06).

[2]曾鹏.一体化教学在PLC应用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

上一篇:冷静思考,巧妙化解 下一篇:打造务实高效的幸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