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在门诊手术室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6-27 09:45:0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在门诊手术室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通过对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的分析,探讨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针对门诊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适的手术环境。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无菌切口的感染率。

[关键词] 门诊治疗;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04-02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1]。因此,在医院高速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加强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我们制定了切实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手术室自2006年2月~2007年3月共完成门诊各类无菌手术2 005例,其中,急诊203例,严重感染3例,特殊感染2例。通过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监测各项医院感染指标,加强手术各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全部病例无手术切口感染。

2 门诊手术室的特点

我院地处深圳福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加上近年经济开发,流动人口大,门诊量暴涨,因此,手术范围广,包括门诊外科各科室就诊的患者小型体表手术、部分腔镜手术(膀胱镜)等;手术间利用率高,仅有一个门诊手术间,每天要完成十几台手术,人流量大,手术数量多,进出手术室人员较多,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因此,狠抓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2]。

3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3.1门诊手术室管理与监督体系不完善

对空气环境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有少数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淡漠,有章不循,概念不清,不按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手术接台时,出入已经消毒和正在消毒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流动,致空气污染。无菌意识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工作随意、不细致、不周到。如,门诊手术类型相对较小、时间短,台上人员无菌手套破损时,认为手术即将结束了,不及时更换,违背了无菌原则的规定。特殊污染伤口清洗不能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忽视某些操作环节。

3.2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工作人员只重视工作完成,而忽视自我保护,手术操作中安装、拆卸刀片不用持针器,感染手术不注意防护,不戴防护目镜、面罩、手套。工作中手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他人或自己造成误伤,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或不按规定回收利器等[3]。

3.3一次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

一次性医疗手术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一些进口材质较好的一次性物品往往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次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使用利多弊少,再次使用所作的努力和所承担的风险往往得不偿失,而且并非所有患者相信重复使用器械的安全性。

3.4感染手术后器械及污物的处理

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4,5]。对医疗废弃物分类不重视,锐利器械未及时入利器盒会造成对工作人员的不必要伤害。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脓液、分泌物的污物不按垃圾分类集中统一处理焚烧,吸引器瓶内的血液不经消毒液处理,以上污物的处理不妥,均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4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4.1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

门诊手术室人员应固定由1~2名经过手术专科培训,具有丰富的手术室工作经验,无菌观念强,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组成。医院感控部门随时对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予以指导,每周对手术室进行室间空气、无菌操作、消毒液效能、消毒效果与质量、无菌物品的保存、医务人员洗手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处理等进行监测、检查,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4.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门诊手术室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了解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4.3手术室内部环境的控制措施

4.3.1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及鞋,戴好口罩、帽子,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手机均不能带入手术间。文献报道[6],医务人员手机的污染较严重,菌株检出率为95.5%,HBsAg检出率为13.6%。同时限制患者陪人及其他人员进出,减少工作人员走动。

4.3.2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建立日常消毒登记表每天早晚及术后用0.5%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和抹洗手术间各物品表面,如手术床、桌、凳、椅、治疗车等。保持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尘、无血迹,每周一次彻底冲刷手术间墙壁,注意门把手、水龙头、灯源开关、洗手池等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檫拭,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保持清洁手术间常规用三氧消毒机消毒2次,特殊情况每天3~4次,每天1 h。

4.3.3术后手术室环境感染控制物体表面与地面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60 min。术后手术间用1~3 g/m3过氧乙酸加等量水熏蒸消毒,密闭2 h。走廊、更衣室用3%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20 ml/m3,作用时间60 min。特殊感染手术后,手术室经彻底消毒处理后封闭3 d,连续空气采样监测3次合格后接受无菌手术患者。

4.4预防术中感染的控制措施

手术前手术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更换手术衣,正规洗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手术护士在打开手术包前,必须严格核对消毒有效时间及检查消毒指示带,开包后,查看消毒指示剂溶解程度,确认后方可使用,如有疑虑一律不可使用。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并用双层洞巾覆盖暴露手术切口,如多部位手术,需及时更换洞巾,不可重复使用,以防术中感染。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凡有接触或可疑接触有菌处的手套、器械等应及时更换,手术护士应监督手术全过程的无菌操作。

4.5感染手术后器械及污物的处理

手术应尽可能采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可有效地控制医原性感染[7]。感染手术后的器械需高压灭菌后再清洗擦干、上油备用。急诊、HBsAg阳性、梅毒术后一次性使用物品与敷料等废弃物可直接焚烧,特殊感染手术后一次性使用物品与敷料等废弃物需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用3%过氧化氢喷洒消毒外表面后焚烧。手术中患者的血液、引流物等用0.2%含氯消毒剂搅拌浸泡1 h,倒入下水道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再次处理[8]。

4.6合理安排手术

门诊手术患者术前需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血清4项检查、胸片检查及体温测量,手术时根据手术切口的清洁污染程度及血清4项检查情况予以安排,手术中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保护与隔离。鉴于我院门诊手术量大、急诊手术与接台手术多的特点,接台手术之间应认真做好手术间的平面卫生;感染手术排在每日最后一台;急诊手术随时安排在急诊手术间,术后房间及物品按感染手术消毒处理。急诊、HBsAg阳性、梅毒及特殊感染手术是造成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需暂停门诊无菌手术,手术各环节严格执行有关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9]。

5 结语

为了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们的经验是:要针对门诊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制订完善的门诊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格的手术内部环境。临床经验表明,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防止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刘秀蓉, 姚春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67.

[2]余如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99-1200.

[3]任小英, 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刺伤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1.

[4]陈静, 裴红生, 凌汉栋,等.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5]葛扣喜, 徐旭东.浅谈新形式下医院废水及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186):725.

[6]陈昭斌, 张朝武, 张潜, 等.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总数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32-1133.

[7]王艳, 朱红, 宋烽.加强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49-1150.

[8]徐慧英, 王爱玲.构建口腔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质控平台的初探[J].现代护理,2004,10(11):1023-1024.

[9]陆烈红, 邹瑞芳.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7-638.

(收稿日期:2007-05-21)

上一篇:制约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 下一篇:一起医疗机构使用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学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