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区发展提升建议

时间:2022-06-27 09:29:05

峨眉山景区发展提升建议

摘 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健康持续的发展更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新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人群都选择旅游景区开展休闲度假活动。峨眉山旅游景区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景点,景区内旅游服务已相对完善,但也是存在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总结峨眉山景区存在的问题,并就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峨眉山景区;发展;建议

一、峨眉山景区概况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是大峨、二峨、三峨山的总称。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之地。2007年,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 峨眉山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是了解景区的窗口,而峨眉山的游客接待中心由于不符合接待中心流线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游客接待中心实现对游客认知、集散和游览的引导与调控,增强景区文化认同、激发游览兴趣。其设置很多时候只是个摆设,很多去峨眉山旅游的游客都不知道它的位置而没有去过。

(二)旅游景区标识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缺乏地域性、独特性、艺术性等,设计感不足。在旅游景区,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各种指示牌来指点方向、告知注意事项 等,使原本优美的旅游环境显得杂乱无章。

(三)景区智能化建设中,忽视了游客旅游后的反馈感受,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旅游项目、旅游费用、旅游安全等必要的环节进行补充修改,不利于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多媒体展示建设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在一些景区景点播放该景区景点的介绍,包括景点概况、游玩项目、收费项目等,这就有利于加深游客对该景点的认识。峨眉山旅游景区因其地理、地势等因素,在建设初期忽视了这一环节。

(五)配套设施中厕所的数量太少,且不好找,厕所内设施老旧。

(六)游客时间―空间分布方面

1.峨眉山景区游览景点较多,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目前大部分游客主要选择在核心景区游览,因此形成了游览峨眉山景区的精品旅游路线。进入景区的游客的旅游路线通常是:大佛禅院―名山起点―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一线天景区―生态猴区,清音阁―万年寺―洗象池―金顶。从以上的旅游路线可知,游客大多集中在清音阁、生态猴区、万年寺以及金顶景区。游客的严重分布差异不利于景区其他景点的健康发展。

2.游客进入景区的时间具有较强的同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客流活动空间上的趋同性。如客流到峨眉山景区大佛禅院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至13时,到达报国寺、伏虎寺一般是上午9时至11时及14时至17时,到达清音阁及生态猴区通常在中午10时至16时之间,到达金顶一般为上午5时至10时及下午16时至18时。可以看出,峨眉山景区客流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较高,容易造成景区的拥堵。

(七)旅游产品开发与组合方面,峨眉山以观光游览为主,其次为“礼佛朝圣”,产品单一,缺乏体验性产品。虽然设置了“武术小镇”、“温泉度假”和“休闲养生”但效果甚微。以“武术小镇”为例,其虽为业已建成的峨眉山旅游总公司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项目,但时空限制见诸其距离游客常规停留地点较远(距报国寺约3千米)且并不位于常规游览线路上,导致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低。其次,“温泉度假”主题在峨眉山的发展历史虽然较长,也形成了灵秀温泉、天颐温泉和红珠山温泉等品牌,但这些品牌并未从整体视角出发成为峨眉山温泉品牌形象,而是各自为政,因此其长期与峨眉山旅游形象有显著差异,而未能成为游客的关注点。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从游客中心的整体环境考虑,在天下名山车站对面增设游客中心,对游客来说,地理位置显眼,同时符合接待中心流线组织。同时,游客中心设置专门的景区导游服务区,景区风景特色讲解区和模拟感应区等,使游客中心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既注重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的应用设计,又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个性表现,同时注意在形式创新、色彩创新、材质创新。

(三) 增加和完善游客反馈系统,游客反馈意见是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的重要环节。峨眉山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应当注重该反馈系统,施行网络邮箱或app等开放平台评分打分反馈等及时的了解游客需求,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回头客,并且在老游客的带动下,吸引更多的新游客。

(四) 完善多媒体智能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峨眉山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建设。游客通过多媒体显示屏直观的了解到各个景点的项目、费用、游玩特点等重要信息,避免少走弯路;将导游机、耳麦等现代设备引进,加强智能语音讲解功能建设,通过智能系统的讲解,可以方便游客对景点的了解,加深对景点风景文化的记忆,提高游客的愉悦度与好感。同时,还可以宣传峨眉山的精神文化,使其得到广泛传播。

(五)注重在步游道在修建上的创意,可以加入峨眉山景区特色:佛光、灵猴的特色画像(当然必须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使得步游道更具创意,让游客的游览之路更加丰富。

(六)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增加生态流动厕所,并注重厕所卫生的清洁。

(七)游客时间―空间分布方面

1.采取分区游览调控措施。在景区建立磁卡门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游客的进入与离开电子磁卡系统,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景区内游客的数量及其流向,由此判断是可以继续售票或间隔售票时间。

2.加强对游客活动时空信息的动态掌握。景区管理部门与旅行社、旅行团及时沟通,及时了解游客在景区各游览景点的分布,并适时与景区的售票处、旅游接待地等加强信息联系,掌握游客在景区时空上的动态变化。

(八)在消费倾向与消费意愿方面

1.游客大部分愿意在住宿方面有更大开销,可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酒店,温泉酒店,以佛禅为主题的酒店,充满西游文化的酒店等。提高服务质量,配套设施。

2.峨眉山的游客组成中,青壮年占多数,儿童所占比例最少,说明峨眉山景区旅游设施对儿童吸引力不大,需加强吸引儿童的游乐设施与项目。比如可将西游文化引进与猴区相对应,建立主题公园等,让孩子体味到猴趣。

(九)遗产知识解说系统方面,信号塔的信息发射,现在很多房地产已经使用了这一技术,当手机用户到达信号塔的射程之内时,用户的移动通讯设备可以自动接收关于峨眉山景区遗产的相关知识。

(十)完善对生态猴区的安全管理措施。万年寺到洗象池的途中,此处的猴子大多凶猛,个头大,数量多,给游客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和心理负担。这个路段的景区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医疗卫生站也无人值守,是景区的一大疏漏。景区管委会应当增派值守猴区的工作人员,在猴子大量出没的时候应当派出工作人员护送游客,加强对路段的巡视。

(十)加强山区公路安全管理。从雷洞坪到零公里这一段公路蜿蜒曲折,多急弯,陡弯,但是公路的很多转弯处都没凸面镜,行车安全难以保障。希望景区部门在弯道处多设置凸面镜,在高峰时期更要加强管制。

(十一)增加医疗救护站。在猴区以及其他危险的路段多增加紧急医疗救助站,并应时刻有人驻守。

(十二)游客中心的票务接待,需要排队到窗口买票,旅游高峰期耽误游客的游览时间,建议设置自动取票机,缓解购票压力。

结论

峨眉山景区的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历程,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都较完善,但其发展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总结并借鉴其他景区优秀做法改进,才能够很好的带动四川旅游的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上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成都市房地产泡沫程度评价 下一篇:新兴国家的物流市场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