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27 07:32:08

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摘 要】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怎样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教师们深思。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新课标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教师依靠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来优化课堂教学,引领他们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富于激情的趣味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优化;手段;提高;效率

新课程改革之风已经吹遍大地神州,有的教师在观念上得到了的更新,教法上也刷新了旧的教学手段。然而,有的教师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作为第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要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才能切实有效地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又如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呢?从下面四个方面谈:

一、整合教材素材,激活教学内容

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也不是说都能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用教材但不能教教材”正是新教材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而应达到“用教材教”的深度,即对教材素材以正确解读与合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趣味化、动态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章节,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开展教材素材的潜在功能,不拘泥于教材的条条框框,结合实际大胆活用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控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粤教版教材三单元第三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内容为例,教程本来结构顺序是如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三是实施科教兴国;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是,这样的顺序教起来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学习结构,思路不清晰,学习起来就会增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这四部分内容的联系点调整一下,形成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一、实施科教兴国(解答为什么);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答怎么做);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答途径);四、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发展方向)。这样“活化” 教材,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学习起来轻松,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氛围

德国教育学家蒂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课堂上,有的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津津有味;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种显现归根到底是学习兴趣的问题。《中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励学生积极实现学习目标。”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喜欢学的原因,着力挖掘教材素材潜力,运用生活中的教学问题以多形式和手段,创设生动的活动情景,营造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如:粤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我保护”内容的学习,教师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安排“我可能这样做” 的情景游戏来完成“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学习任务。情景设计:一天放学后,小浩走到较偏僻的一条小巷时,突然遭到几个歹徒的勒索。这时小浩可能采取的几种方式和将会产生的结果进行设计,并与同学交流。第一、二、三、四种方式,结果会如何?演小品的几组同学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排练和表演,其他的同学的兴趣会立竿见影地活跃起来,这时候引导学生严密思考和讨论,这样设计与安排,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快地被“激”起来,课堂氛围也相继“活”起来,教学效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上通过游戏的形式穿插到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说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加强合作学习,激活交流平台

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就是认知与理解的再学习的过程,它必须是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兴趣爱好和学习潜能都会有不同。因此在课堂上,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探索和创造,这就要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实现多样化的民主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碰撞,让课堂气氛真正有效地活跃起来。

如:粤教版九年级教材97页的实践与评价中的“出谋划策――追求”的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完成课本第98页的问题:“假如你是小芳,你会如何去说服表哥的父母?”这一环节的活动可以这样进行:1、让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进行角色体验,思考教材的问题,并把理由分别写出来。2、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交流合作。这时,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交流情况,并注意点拨指导。3、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补充。4、老师总结。评选出“最佳理由奖”、“最佳口才奖”。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大胆地“动”起来,在交流、展示、争辩过程中学到知识,真正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情感投资,激活学习欲望

《新课程》表明,课堂上要求有新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伙伴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让师生关系“融洽”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获取新的知识。

首先,教师要把教学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绪、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

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映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表示,点头、微笑,不忽视和嘲笑学生的错误反映,多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如:当学生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思路非常清晰,解答得也非常正确!”可以使其精神倍增,信心十足;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学习的活动。因此,课堂中注重情感投资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之,教学中只要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相信每一节课都会充满激情和乐趣。课堂上只有充满积极、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紧紧吸在一起,从而真正达到:课已使,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的好效果。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