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

时间:2022-06-27 06:17:25

县级农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

【摘 要】本文从设计人员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我国县级农网现存的情况、特点。讲解了农网智能化的概念以及电网智能化推广和采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技术创新。最后对县级农网智能化规划设计的经济性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网;农网特点;智能化;经济性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快速,农民的能源需求消费猛增。进行农网智能化建设,将大幅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新型能源的有效供给,从而满足农民生活和生产对能源的需求。作为电力勘测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将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县级农网的智能化。

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县级农网的特点:

(1)农村供电人口多、人均用电量少,峰谷差大,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低,配电方式多,农网线损率高、可靠性低。

(2)农网中普遍采用220/110/35/10/0.38kV或220/66/10/0.38kV电压制式.农村电网分布广、负荷分散以及线路供电半径较长,农村电网点多面广,农网末端分布的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电网运行环境相对恶劣.农网采用架空线居多,在山区、丘陵地带进行农网建设与运行维护存在较大困难.

(3)虽然一些县级配网较早实现了环网供电,但是配变没有监测、保护、远抄接口,中压配网一旦出现故障,仍然采用全线人工逐段排查,工作效率低,停电时间长,经济损失大。在联络、分段、分支的开关选型上,10kV真空开关没有监测、保护、控制测量接口,保护的整定不能按负荷阶梯型来整定。

(4)由于西部的发展相对其他地区而言较为滞后,因此,缺乏与发达地区的技术交流,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管理和维护引入的先进系统。电网的规划水平受到经济、信息、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多种因素导致西部县级电网结构和运行水平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要进行农网智能化规划设计,就必须立足我国农电供电的这些特点和需求,研究解决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技术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信息化营销与管理、智能供配电、节能及新能源发电等技术问题。即基于高效、优质、高可靠性供电的电力能源重大需求,研究新农村配电系统优化和供电规划方法及电能质量控制与保障技术;基于低碳、绿色等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研究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多能互补利用技术;基于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研究开发新一代低能耗、智能化、低成本农村电力装备。所有这些的最终指向是要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率。

简单讲,智能电网就是在现有电力网的基础上,整合通信网。

农网智能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

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农网智能化的技术特征.信息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实现基础;自动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互动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

农网的建设发展,始终围绕4个层次,即网架___结构___设备___运营。要实现农网智能化,首先就要优化网架规划。结构包括大电网供电和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就是指在农网内部,既有大电网的支撑,也有内部小电网的运行。而设备包括装备与配电自动化、状态检修等内容。运营指的就是营配调一体化,既包括调度运行,也包括经济运行。调度运行的主要内容为在线状态监测与调度控制,经济运行指的是电价制度和信息化营销。

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采用电网智能化推广和采用的重点领域及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创新:

(1)农网规划设计深度规划技术、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农网综合评价技术、农网变配电装备、紧凑型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无功优化补偿技术、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技术、谐波检测与治理、农网自动化技术、农村电网规划设计、箱式变电站建设模式设计、小型集成式变电站、 JYB3500系列、35kV组合变电站、 农村电网35kV及以下配电网优化供电模式、配电网综合分析系统、 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农网配变电装备。

(2)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配变监测技术、配网自动化、无线公共通信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电力设施防盗报警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技术、企业资产维护管理系统、农网生产运行管理技术、小电流系统消弧、过压、感电保护成套装置、YBZ-12/0.4维护防雨智能型箱式变电站、智能低压配电开关柜、XBKC远程智能综合配电箱.、农网节能技术、有载自动调容变压器、农村电网综合节能技术、农网电压无功优化及管理系统、变电站无功补偿与电压优化成套装置、农网自动化技术、EPID3000综合配调自动化系统、4.2 ON2000配网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线路巡检技术、配电线路故障监测技术、10kV绝缘线防雷保护技术。

(3)CSC2000整合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分布智能式馈线自动化系统、4.7集抄及营配自动化系统、超远距离智能配变检测报警系统、配变测控与远程通信装置、农网生产运行管理技术、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网络化集控微机五防系统、变电站多媒体监视及安全防范集成网络系统、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遥控操作安全约束系统、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对策、10kV接地故障检测仪、10kV辐射型架空线路故障诊断及运行监控系统 农电安全现场仿真培训平台、JK-2型电力设备防盗报警器、智能型漏电保护器、电压质量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

县级农网智能化在规划设计中还要考虑它的经济性,避免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注意:

(1)在数据的整合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共享方面仍需全盘考虑,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要实现这一改进,就需要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考虑基层电网运行管理需求,切实提高高低压电网的智能设备利用效率和电网运维管理水平及客户用电服务水平。

(2)网架、结构、设备、运营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既是独立的,但从时间轴上,又是瞬间同时完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情况差距较大,电网基础也有很大不同。要在我国进行农网智能化建设,就不能一刀切,不可采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农网智能化建设是个过程,它的建成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在经济不是十分发达、电网基础也不太牢固的中西部地区,农网智能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在用电信息采集上,集中力量更换智能电表,完善数据库。在发达地区,可以搞配电自动化,甚至营配调一体化。通俗说就是,钱少先从硬件开始。不发达地区进行农网智能化建设,应先集中力量建设花钱不是很多的硬件;而发达地区,各方面基础都比较好的,可以软件、硬件建设兼顾。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技术和施工... 下一篇:浅谈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