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06-27 12:18:34

对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思考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体现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性化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要求。

关键词 个性化 开放性 创新性 趣味性 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G62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71-02

作业不仅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还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更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新课改的要求,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鉴于此,教师必须注重作业的实效性,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巩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有利工具。结合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2.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3.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4.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学习《春天的植物》后,可在花坛里种下植物的种子,让学生留心观察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这样在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

二、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例如,在教学古诗《冬景》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情趣。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业的巧妙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作业的激趣引导,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的到来。这样的作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训练组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等课文,让学生领略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学完这个单元,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一幅幅绚丽我多彩的民俗风情画中。这正是我布置作业的有效契机。我安排以民俗民风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求自己动手去寻找,去收集,去欣赏,去感悟。你打算如何办好这一份手抄报?学生则立即对这次作业从方法、途径、内容、版面设计等方面展开了交流,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四、发展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作业评价应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作业的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

2.多向评价,共同参与。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僵化”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3.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五、人文性

教师的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和家长包饺子,并且从和面、弄饺子馅、擀皮、包饺子到煮饺子整个过程都亲自参与,留心观察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想想又是如何克服的,爸爸、妈妈在整个的过程中都跟你说了什么,为你做了什么。这一作业的设计孩子的积极性可强了,当我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包饺子的过程时,孩子们像吃了开心果,笑声不断,快乐不止,把自己包饺子过程中的趣事滔滔不绝地描述出来,当场写起了《包饺子》,把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颇有一吐为快的感受。

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灵活、丰富的作业,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让我们的作业处处展现个性化设计,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类型: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

题批准号:[2012]GSG234

上一篇:初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渗透转化思想,解答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