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26 11:07:42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有利于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本文以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且依据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对策

1、退役运动员概念

退役运动员是指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省体育系统运动队正式办理选调手续,工资关系在省体育系统运动队且实行运动员基础津贴和成绩津贴,并经两年以上训练、比赛、由于身体、技术、年龄等原因不适宜继续从事训练、比赛、经省有关部门批准退役的运动员。

2、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2.1较低的学历水平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退役运动员中具有本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 30%,39% 的运动员有高中或者中专学历,还有30% 的运动员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在再就业的过程中竞争力不足。科学文化与社会实用技能方面的贫乏与缺陷,则使他们在人生第二次择业的十字路口,处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2.2普遍存在的运动伤病

在退役的运动员中,大部分运动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运动伤病,这些运动伤病也是运动员再就业的一个劣势。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运动量、超人体负荷的训练,在其职业运动生涯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伤病情况,而且很多的运动伤病就有长期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退役后他们要背上身体、心理压力及财务包袱。在训期间,有些官员、教练员、运动员为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在训练中不注意采取科学训练,甚至有的采取非常规训练,这些都导致退役后的运动员身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和隐患。部分身体伤病严重的运动员,退役后身体条件根本不能够适应工作的强度,即使有合适的工作,碍于身体的因素,导致他们就业益发困难。

2.3陈旧的就业观念

由于我国实行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对于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及再就业实施一手包办。在早期退役的运动员基本上都能得到国家很好的政策性安置,很多运动员要么留在运动队任教,要么就是由各省负责将退役运动员安排进各企事业单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追求效益,已经不会在接纳专业不符运动员的进入。近年来,事业单位也实行凡进必考,从国家政策来看,也很难接收优秀退役运动员就业。很多退役运动员就业思想固化,大部分的退役运动员仍希望能够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这主要因为事业单位的各种福利待遇及工作稳定性较好。

2.4体育体制改革的滞后

建国以来,我国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体制几乎没什么改变,大部分的竞技体育项目都是国家投资,运动员从小就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生活、训练、比赛,他们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远低于同龄人,除了封闭式的训练及参加比赛,他们接触的人无非是教练、队友及领导。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也都发生了改变,但是举国体制没变,运动员生活、训练的圈子没变,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十几年甚至 20 多年,兢兢业业地扮演者运动员的角色,一旦退役,他们面对的是生疏的社会,毫无经验的他们即使经过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培训,也很难适应社会。再加上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及社会上多年来形成的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观念,使其被社会接纳程度较低。体制改革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因此,经济、政治、社会快速发展与体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与运动员就业竞争力不强,导致了新时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重重。

3、实现我国运动员再就业的策略

3.1提高运动员教育及学历水平,增加其社会竞争力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较为单一。因此,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要学训结合,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还要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自己、提高将来就业竞争力,鼓励和引导在役运动员进入学校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是促进其退役后成功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如果学校能够成为我国运动员的主要培养基地,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3.2规范职业培训市场,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

我国退役运动员退役后直接面临的就是再就业,社会认可度高的体育项目运动员可以从事教练、教师、体育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其他的运动员则要通过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就业。很多地方在举办运动员职业培训班的过程中,对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市场缺乏了解。目前,我国职业培训市场良莠不齐,如果选错了培训机构,退役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仅能够了解皮毛,很难适应工作的实际需求,这将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再次择业,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就业机会及时间。

早期,我国对退役运动员实行的是政策性安置,不论运动员对安置的工作满不满意,他们都必须服从。但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政策性安置在运动员就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很多省份开始尝试退役一次性财政补贴,由运动员自主择业或者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的省份根据运动员的兴趣直接和相关企业联系,由企业直接对退役运动员组织培训,对培训合格的运动员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些新的就业形势得到运动员的肯定。在社会就业压力的大环境下,不断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才能实现退役运动员稳步再就业。

3.3加快竞技体育体制转轨,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法制体系

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曾经为我国带来了诸多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有国家地付出也有运动员地奉献。但是以往的竞技体育模式不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地发展,运动员在退役后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我们要加快转变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把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逐步推向市场。事实证明,很多西方国家的竞技体育市场化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运动员通过自己拉赞助支付教练费、参赛费等,在他们训练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也没有丢掉学业,国外很多优秀运动员都是国际知名学校的在校生。我国在竞技网球领域做出了初步尝试,事实也再次证明,运动员市场化符合目前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应逐步推进竞技体育体制转轨,实现退役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看,我国退役运动员是一个弱势群体,很多曾经取得辉煌成绩的世界级运动员退役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沦落到靠卖金牌为生,更有甚者为生计做出违法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退役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因此要不断地完善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应当健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从法律的角度保障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机会的平等性,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退役运动员劳动就业权的司法救济制度,依法促进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其次,鉴于退役运动员在一定意义上是“国家意志执行者”的特殊性,可以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各地方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等为参照系制定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障制度;第三,推进退役运动员在就业服务的制度化和社会化,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免费信息和就业指导。只有把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写入法律,稳步推进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转轨,才能确保退役运动员这个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结语

总之,解决好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问题,有助于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能保持和维护运动员队伍的稳定,有助与促进社会安定。解决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合理配置,将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优秀的运动员的成长。

作者简介:崔莉莉,现在安徽射击运动管理中心工作。

上一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兰大医学本科生人文教育的缺陷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