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字词义发展演变考

时间:2022-05-10 01:37:40

“闲”字词义发展演变考

【摘 要】“闲”字是“”和“”的简体字,但是现在我们对“闲”字的应用和理解只取了其中“”字的含义,而忽略了“闲”字的繁体字“”的含义,所以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使我们对古代文献含义的理解产生障碍,本文对“闲”字未简化的意义进行溯源,意在探索“闲”字在简化前后意义的变化。

【关键词】闲;;;义项演变

“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1.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和忙相对);2.(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3.闲空儿;4.与正事无关的:闲谈、闲话。” i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闲”字时应用的大体只有以上几个义项。

作以上几种义项时,“闲”字是“”的简体字。许慎《说文解字》:“,也,从门从月,徐锴曰‘夫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也”。徐锴对“”的解释是指夜晚门关上之后,能从门上看见月光的缝隙,在两扇门之间的缝隙是没有任何物体阻隔的,不被其他物体占据的,在时间上引申出的就是一个人的时间有缝隙、不被占据,即“闲暇”之义,此义项在古代应用较早,且其意义在时间的发展中一直应用,如:1.《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王逸注:“闲,暇也。”2.唐代诗人韩愈《把酒》诗:“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3.巴金《家》六:“闲在家里,于你也不好。”以上三例中的“”字皆作“闲暇”之义。

“”由“闲暇”之义继续引申则具有“安静”的义项,盖因人在闲暇之时心内无压力,不为凡尘俗事所扰。在《庄子・大宗师》中有句云“其心闲而无事。”,“心闲”只因“无事”,“无事”即为“闲暇”,词义发展脉络清晰,引申关系明显。“”字此义在后世文献中应用广泛,如:1.《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闲,静也。”2.唐 韩愈《招扬之罘》诗:“嚣哗所不及,何异山中闲。”3.清洪 《长生殿・私祭》:“松影闲,鹤唳长。”

“”由“闲暇、安静”的义项继续引申出“悠闲”的义项,人在闲暇之时,内心安静,外在表现则为闲散,无拘束,继而““”具有了”悠闲“之义,如:1.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詹 义证:“闲,悠闲。”2.前蜀 韦庄《谒金门》词之一:“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3.宋 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闲搭纶巾拥缥囊,此心随分识兴亡。”

“闲”字的繁体字“”的意义演变脉络如下:

本义:也闲暇安静悠闲

同时,“闲”字还是“”的简体字,许慎《说文解字》:“,也,从门中有木”。“”即“栏”也,乃是用于遮拦阻隔的栅栏,这个义项是“”的本义。这个义项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应用非常广泛,如:1.《周礼・夏官・虎贲氏》:“舍则守王闲。”郑玄 注:“闲,。”贾公彦 疏:“闲与皆禁卫之物。”孙诒让 正义:“盖所以遮阑行人,故亦谓之闲。”2.《汉书・贾谊传》:“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闲,卖奴婢阑。”

“”字是“”之义,而栅栏的主要作用是起到保卫的作用,由此引申出“防止;限制”的义项,栅栏的主要作用是起到保卫的作用,如:1.《易・家人》:“闲有家,悔亡。”高亨 注:“闲,防也。”2.汉刘向 《说苑・杂言》:“故曰君子不可不严也,小人不可不闲也。”3.晋潘尼《乘舆箴》:“所以闲其邪僻,而纳诸正道。”同时由“”字的“”之义引申出“捍卫,保卫”的义项。如:?《梁传・桓公二年》:“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范宁注:“闲谓御。”4.《孟子・滕文公下》:“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朱熹集注:“闲,卫也。”5.晋陆云《盛德颂》:“良宰内干,武臣外闲。”

由“”字的本义“”是栅栏,是一个划分两个不同范围的界限,由此而引申出“法度;界限”的义项,在古代多指礼义道德规范。如:1.《论语・子张》:“大德不闲,小德出入可也。”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闲,犹法也。”2.《汉书・刘据传》:“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闲。”颜师古 注:“闲,犹限也。”3.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流风至今,则凡社会政治经济上一切权利,义必悉公诸众人,而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它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闲,以大归乎无差别。”

由于“”字具有了“法度;界限”的义项,所以成为了正确的道德的标准,引申为动词就是“纠正;治理”的含义。如:1.《大戴礼记・千乘》:“开明闭幽,内禄出灾,以顺天道,近者闲焉,远者稽焉。”孔广森 补注:“闲,正也。”2.《汉武帝内传》:“从今日清斋,不闲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 暂来也。”

同时,“”字在古代还指指马厩。如:1.《周礼・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郑玄 注:“每厩为一。”。2.晋 陆机《辨亡论上》:“巨象逸骏,扰于外闲。” 3.清 纳兰性德《拟古》诗之二六:“天闲十万匹,对此皆凡材”。

“闲”字是“”和“”的简体字,但是现在我们对“闲”字的应用和理解只去了其中“”字的含义,而忽略了“闲”字的繁体字“”的含义,所以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使我们对古代文献含义的理解产生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汉)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中华书局,2011.

[3]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7.

注释:

i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63.

作者简介:王增磊(1989―),男,山东临沂人,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上一篇:新时期澳大利亚对华政策 下一篇:“风格与自由”超越现代主义的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