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修复价值几何?

时间:2022-06-26 10:39:12

老电影修复价值几何?

“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拉近普通观众与遗产性电影的距离,让其绽放价值;二来可观的票房成绩也可以为接下来的修复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是个有关电影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今夏,法国迎来了老电影观影热潮。继《节日》(1949年)、《怒海沉尸》(1960年)、《七武士》(1954年)等经典影片的修复版在7月回归法国大银幕后,由法国导演雅克·德米执导的《天使湾》(1963年)的修复版也于近日重登法国院线。三四十年前的老电影上映,依然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这是为什么?事情还要从法国推出“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说起。

老电影修复有意义

2012年,法国国家动画和电影中心推出了“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2013年,这些修复完毕的老电影与观众见面,再也不是电影档案馆中的活化石。法国电影遗产专家谢尔盖·布罗姆博格认为,这个计划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拉近普通观众与遗产性电影的距离,让其绽放价值;二来可观的票房成绩也可以为接下来的修复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是个有关电影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电影遗产,顾名思义就是早已不再上映的老电影,具有文化价值,但也不能排除具备商业价值的可能性。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电影遗产在法国并未如此引发热潮,除了一些电影档案馆和资料室,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经销商专门放映老电影。上世纪90年代,法国人发现,这些被尘封在档案馆中的老电影,不应再如此“不见天日”,因为其后果很有可能就导致这些老影片消失于人间。这种情况不光存在于法国,世界范围内的老电影都面临此问题,严重一些地说,老电影的毁坏,意味着世界电影历史正在消失。有数据显示,在1950年前拍摄的影片中,全世界的老电影有一半已经永远丢失,而由于旧电影胶片的分解,超过90%的美国无声电影都不复存在。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遗产的修复、保存、传播等有了技术上的保证。但一直存在的困扰是修复成本太高,在法国,修复一部老电影的平均价格约为7万欧元,有些影片甚至需要15万欧元以上才能完成修复。这使得法国政府下定决心开始做“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其主要目标有三:一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方式的支持下,尽可能多地让20世纪的电影作品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二是为在网络上播放老电影提供更多法律支持;三是确保这些电影遗产能够得到后人的传承。

“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推出以后,截止到去年底,共有76部老电影在法国国家动画和电影中心的帮助下完成了修复和数字化,其中约2/3的影片有重新走进电影院进行公映的计划。虽然法国国家动画和电影中心的最主要使命并非推广电影或吸引影迷,但据统计,2012年,老电影放映的观看率达到了3.9%,选择观看10年或10年以上经典影片的更大有人在,由此可见那些经典电影虽然可能老去,但魅力不会褪色。

中国经典亟待重生

上海电影节,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性电影节。2012年以及201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国产老电影焕发光彩。2013年6月15日至23日,在第16届上海电影节,《乌鸦与麻雀》和《丽人行》这两部成功修复的经典老片亮相大银幕。同时,去年放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和《十字街头》也再次放映。

在电影节之后,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在微博上呼吁:“上海至少有胶片电影三四千部,但按照目前的保存条件,不出10年,这些珍贵影像基本都会毁掉。”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电影遗产的主要集中地之一,但许多老的经典影片却仍然在上影集团与上海电影技术厂的片库里蒙尘。

中国对于老的胶片电影一直有保护政策——每一部胶片电影拍完后,都要提供底片和一份胶片拷贝让国家保存起来——政策延续至今,但实施下去却很难。据知情人透露,除了数字修复技术的耗资巨大,老电影的储存也十分不易,胶片保存对室内温度、湿度要求非常高,不同类型的胶片储存的条件也各不相同。

近些年,中国电影院线逐渐成熟,中国观众习惯了走人影院,但也对经过修复之后的经典老电影并不排斥。《东邪西毒》终极版最终票房4300万,《大闹天宫》3D版上映不到1个月票房便突破5000万,虽然与当季播放的进口大片相去远矣,但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由此也看出老电影在中国市场仍具有票房号召力。但目前中国的老电影数字修复还远远不够,除了资金链断节的问题存在以外,许多技术人员不是半路出家,就是纷纷跳槽,这也为电影遗产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据了解,中国电影资料馆是国内目前收藏电影拷贝最齐全的馆藏单位,自1958年建馆以来,资料馆收藏的国产电影拷贝总数在2.7到2.8万部。中国资料馆已经于2005年启动了庞大的修复项目,计划修复5000部电影,从2007年开始修复工作以来已经完成上百部影片的修复。上海国际电影节则是国际上首个自觉承担修复拷贝、推动文化传承的电影节。

推动老电影修复有良策

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说:“每部电影都是一部纪录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可以称之为人类社会学的浓缩精华版。现在,为了保护与传承“人类社会的纪录片”,各国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美国老电影修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目前,美国拥有众多的电影资料馆、工作室、非营利基金会从事电影修复工作。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1991年,与多位知名国际导演共同创立了美国电影基金会,致力于本土老电影的修复工作。公益和商业修复无疑是美国老电影在政府支持外的两股重要力量。美国电影基金会长期与意大利著名奢侈品品牌Gueei合作,自2006年起,双方便开始合作展开主题为“银幕梦想家”的经典老电影修复,并以平均每年一部到两部的频率进行长期支持。另一个例子,是2002年华纳通过数字技术修复《E.T.》。在保护老电影的同时,将该电影灌制成DVD或蓝光光碟进行发售,当时恰逢《E.T.》上映20周年,重映票房收入达3500多万美元,光盘收入更是相当可观。这是商业修复的双赢效果。

现在,老电影修复的理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法国不仅拥有电影遗产委员会、国家动画和电影中心这样的国家机构,更有众多的地区性电影保护和修复机构,这使得法国成为老电影修复界的重要力量。而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除了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修复实验室,更有一个名为“重逢”的特殊电影节。它既没有盛大的仪式、当红的明星,也没有最新的电影和名目繁多的奖项,电影节的主角是一系列最新被发现和修复的老电影。

当拂去历史附于胶片之上的尘埃,老电影的光华依然令人沉醉。

上一篇:加尔各答:无处不在的“惊艳” 下一篇:合卺陶艺,抒写民族精神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