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通化市和延边州高耗能行业增长对地方工业增加值能耗影响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6 10:15:55

吉林、白山、通化市和延边州高耗能行业增长对地方工业增加值能耗影响的调查报告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十一五”期间高耗能行业对地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影响程度,省发改委针对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和延边州(以下简称“四市州”)进行了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以《吉林省节能“十一五”规划》、《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全省节能减排目标等为依据,针对2007年节能目标及所开展的工作,重点对高耗能行业的增长以及能耗情况、装备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2007年四市州节能工作完成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07年,“四市州”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92吨标煤,比全省平均2.37吨标煤高65.4%。其中,吉林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88吨标准煤,高106%;白山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12吨标煤,高74%;通化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91吨标准煤,高65%;延边州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78吨标准煤,高17%。(见图一)

“四市州”高度重视节能工作。2007年“四市州”的节能目标为:吉林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10%,白山市下降10%,通化市下降8%,延边州下降5%。从2007年“四市州”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吉林市、白山市分别下降12%和10.74%,超额完成计划;通化市下降1.91%,比计划少下降6.09个百分点;延边州不降反升5.96%。但从“四市州”经济总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来看,“四市州”当年工业增加值为980亿元,比2006年的784亿元增长25%;综合能耗总计1678万吨,比2006年的1363万吨增长2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92吨标煤,比2006年下降6.7%。虽然有未完成和不降反升的地区,但“四市州”整体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降低趋势。(见图一、表一、图二)。

(二)各市州情况

1、吉林市

2007年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10%,实际下降了1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88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了节能指标,是下降幅度最多的地区。

基本情况:2007年,吉林市加快工业提速增效,工业增加值达到328.6亿元,比2006年增长21.97%,而综合能耗只增长7.33%。在狠抓节能降耗工作中,一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基本完成了重点企业耗能情况摸底,按照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管理模式,在全市石化、冶金、电力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中,选择40户综合能耗在3000吨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对象,签定年度节能降耗责任书,加强了对重点企业节能目标管理和节能监察;二是加快节能改造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了冀东水泥磐石有限责任公司低温余热发电、吉林龙华热电厂10号汽轮机改造等14个节能项目,总投资10.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节能量33.4万吨标准煤;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停了5户落后工业企业;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18万吨,主要有吉林市水工机械厂1台5吨电炉、吉林市电机厂1台5吨电炉、吉林市重型机械厂1台10吨电炉,吉林市钢管厂2台10吨电炉、吉林市福吉钢铁厂2台10吨电炉等。吉化水泥厂淘汰4座2.2米立窑,吉林热电厂1、2、3、4、6、7号机组已列入关停计划。

调研分析:吉林市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节能指标,主要原因是工业提速增效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所产生的结果,稀释了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但吉林市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重工业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比重大,能耗和污染存量基数相对比较高,仅2007年吉林碳素公司、通钢吉林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等三户高耗能企业的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约为11吨标煤,比市平均万元增加值能耗高125%,初步测算,当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拉升7.2%。

2、白山市

2007年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10%。实际下降10.7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12吨标煤,完成了节能目标。

基本情况:2007年白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1.1亿元,同比增长25.64%,同期能耗增长12.14%,产业结构有了进一步好转,“两高”企业数量、产值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2台2.5万千瓦和2台10万千瓦高耗能机组,全年共淘汰12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焦炭企业;二是加大技改节能力度。东风镁业还原炉改造、金刚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东圣焦化煤气回收、浑江发电公司汽轮机改造、天达玻璃窑炉技术改造、通钢板石矿业选矿和尾矿泵改造、长白县集中供热改造等30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预计可实现节约标煤10万吨。

调研分析:2007年白山市采取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节能改造和关停落后产能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节能任务。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过度依赖资源,生态环境脆弱,电力、林产、矿产冶金、煤炭、建材等资源型产业转型难度较大,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很大。历史形成的以能源、矿产、冶金等高耗能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节能降耗存在着较大压力。2008年白山电厂五期2×30万千瓦机组将投入运行,机组投产后,电厂综合能耗将达到70万吨标煤,工业增加值为38616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将达到18.1吨标煤,这会大大浓化2008年白山市工业增加值能耗,据此推算,单就此项高耗能工程将会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约5.34%。

3、通化市

2007年省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8%。实际下降1.9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91吨标准煤,未完成节能任务。

基本情况:通化市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把节能目标分解下达给7个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及高耗能企业,安排了2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经费。对新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准入条件进行审批、核准和备案。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对柳河、梅河的小水泥厂,由通化特种水泥集团进行整体收购,将原有小水泥厂改造成粉磨站,并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通化地区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万吨。

调研分析:通化市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2006年的基数变动较大。由于能耗统计体系还不完善,2007年初,上一年统计数据估算出来之后,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71吨标准煤,比2007年的计划还低;二是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上技改项目试产增加无效耗能过多。新上7号高炉于2007年10月投入试运行,无效耗煤33万吨,占通化市2007年综合能耗346.6万吨标煤的10%左右。2007年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特种水泥集团、二道江发电公司等高耗能行业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1.4吨标煤,高于市平均工业增加值4.5倍,而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7.4%。2008年,由于通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结构改变,铁、钢比上升,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将比2007年上升4.3%。

4、延边州

2007年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5%。实际不降反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78吨标准煤,比2006年的2.63吨标准煤上升5.96%。

基本情况:延边州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全州“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重要举措。加速淘汰电力、造纸、水泥等落后产能,先后关闭、拆除、取缔了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草浆生产线,大唐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2#各10万千瓦机组、吉林德全水泥集团庙岭、西城水泥厂立窑生产线,关闭了龙井秦龙水泥厂和龙八家子水泥厂、安图水泥厂和汪清大兴沟水泥厂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取缔和关闭了一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

调研分析:延边州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未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唐珲春发电有限公司二期新建2×30万瓦发电机组,试运行期间增加无效能耗较多,造成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22.89吨标煤,是全州的8.87倍。如果扣除这一因素,2007年全州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32%。2007年延边晨鸣纸业有限公司和大唐珲春发电有限公司等高耗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为11.8吨标煤,拉升当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9.3%。与此同时,延边州还存在落后产能存量较大,淘汰任务艰巨,节能资金保障能力有限的问题,这都给节能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市州”都是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石化、钢铁、能源、矿产、火电为主的产业体系,资源消耗大、落后产能多,结构性污染较为严重,节能任务十分艰巨。“四市州”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全省处于较高的位置。2005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25吨标煤,“四市州”为5.12吨标煤,高于全省57.54%;2006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3吨标煤,“四市州”为4.2吨标煤,高于全省66.01%;2007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7吨标煤,“四市州”为3.94吨标煤,高于全省65.4%。“四市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06年比2005年下降18%,但比重仍高于全省66%,并且所占比重比2005年升高近10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6.2%,高于全省66.5%,所占比重下降约1个百分点,但仍比2005年所占比重高9个百分点。情况说明“四市州”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拉了全省的后腿。

1.思想认识不到位,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个别地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重发展、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节能降耗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有些地方政府,只重视GDP的增长,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冲动依然强劲,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部分企业集团在产品销售看好时,为保证企业的当前利益,往往忽视节能降耗工作。这种对节能减排的全局性、长期性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四市州”重工业比重高,新上高耗能大项目将拉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四市州”都面临着重工业比重偏大,传统的高耗能企业既多又大,工业经济增长仍处于主要依靠重工业的增长来拉动的局面,并且还有发展较快的态势。由于工业耗能大大高于其它产业(一般约占全部能耗的70%以上),而增加值仅占40%左右,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仍具有相当大的“回拉”作用。“四市州”经济规模相对偏小,一个新增高耗能大项目的能耗,会占当地能耗很大比重,将浓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在能耗上有一定的“回拉”作用(见表二)。

3.落后产能需加快淘汰

“四市州”落后的生产能力还很多,一些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企业依然存在。这些落后产能虽然原料消耗和能源成本均高于先进产能,产品质量也差,但由于总体投资少、分摊成本低、人工费用低、支付环保费用少等原因,使其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其市场竞争力甚至高于大型企业或先进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有生存空间,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市场机制上看,很难淘汰这些落后产能。另外,对某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来说,这些落后产能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支撑本地建设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所以从行政管理层面和政策约束上考虑,要想淘汰这些落后产能,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淘汰需要有个过程。

4.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一是地方缺乏对节能改造的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四市州”中除白山市当年拿出100万元做为当地节能引导资金和通化市拿出20万元做为节能工作经费外,其余两市州均无节能的专项资金。企业的节能改造没有得到有效引导;二是没有考核体系。“四市州”还尚未建立起考核体系,推动激励先进,鞭挞后进。

5.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如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相对滞后,科学统一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尚未建立,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三、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的建议

1.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各种措施引导企业,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能源资源消耗相对较少、而附加值高有市场的企业和产品。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三次产业当中的比重,力争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赶上或超过工业增长速度。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研究节能的经济政策,如落后产能退出政策。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转产或资产重组;建立合理的淘汰落后产能善后补偿机制,对依法建设生产的淘汰企业经济损失进行必要的补偿;制定相应的激励性政策,被淘汰的企业在同类新建项目中有优先建设权,被淘汰企业转产其他行业的可享受土地、税收等的优惠权;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来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例如,可以采取差别化的资源价格政策和征收产业可持续发展附加费等措施来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

2.制定新上项目准入门槛,确保能耗指标不增加

一是制定项目准入政策,各市州新上高耗能项目,要与新上低耗能项目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上实现平衡,对等同时审批立项,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能耗指标不增加。新上的资源类高耗能项目节能技术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定相应标准,把好高耗能项目准入关。

二是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用“区域限批”政策来惩罚严重违规的行业和大型企业,停止审批其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3.加快谋划能耗低、附加值高,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支撑的重大项目

加快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医药、电子、机械加工等全省支柱和优势产业,有计划地建设火电项目,扩大风电装机规模,积极谋划发展核电项目。

4.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产品的产能,综合运用价格、环保、土地、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等多种手段,促使其加快退出。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应依法予以关停。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

5.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据测算,在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的同时,第二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以实现少用能源3000万吨标准煤,在全省可实现少用能源约100万吨标准煤。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服务业发达的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省内各市(州)、各行业发展也不均衡。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吉林省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2008年是吉林省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第二年,围绕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和策划重大问题,争取在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扶持政策以及工作力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6.加快建立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并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是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完善全省的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并适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保障《吉林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吉林省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吉林省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年底前下发全省,并顺利实施。

上一篇:第四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取得丰硕... 下一篇: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石油政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