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下的“语文朗读”

时间:2022-06-26 09:06:59

小议新课改下的“语文朗读”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都作了重大的修订,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多元的,但毫无疑问,语文教学,语言应当是本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其核心任务,离开了语言这个本体,去挖掘其所负载的思想内容、美学意境,那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培养语感,应是语文课的根本。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不少语文教师,对课文微言大义的分析非常透彻,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讲解也许是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朗读。可以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有四个方面的作用,若能妥善处理好“朗读”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莫大的意义。

一、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之一

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之一,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随着教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中诗词,经典古文大大增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尤为重要。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真正从内心去欣赏诗词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增加自己的词汇,还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唯有重视朗读,注重有效的训练,方可达到这一目标。

二、朗读可使学生领悟文章精髓,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都是精心挑选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诗歌辞赋,还是散文,在语言,情感,写法,思想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品读,也必须反复品读,才能使学生领悟文章精髓。如陶渊明的诗,若不反复品读,我们就很难理解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苏轼的诗词文章,若不反复品读,就很难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情感。朱自清,郁达夫等大家的散文,若不反复品读,就很难欣赏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学生的人格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积累,培养的过程。我们若能在朗读上多花点功夫和精力,让学生通过朗读,真正走进作品,陶冶他们的情操,是行之有效的。这样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但现在的情况堪忧,不容乐观,很多时候,很多学校,除了晨读那稀稀朗朗的读书声之外,很难再听到朗朗书声,甚至包括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不够重视,我们的学生对朗读也存在误解,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吃亏不讨好,得不偿失,事倍功半。事实上,他们不知:朗读,可使学生领悟文章精髓,朗读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一旦离开朗读,我们就很难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很难去体会文章的情感,也很难去揣摩文章的思想。更不要提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完成他们精神的洗礼,灵魂的重铸。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应重视朗读。

三、朗读能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进而就可达到理解的目的。朗读可大大增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增进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我们确实讲得太多,有些老师甚至到了连课间的十分钟都不肯放弃的地步,真的是“争分夺秒”。这样的老师定然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朗读更是是增强记忆,积累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现阶段,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散文小说。有很多都作了明确的背诵要求。历来高考就非常重视默写,现在更是强调了教材中要默写的内容。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他们一生中最好的年龄阶段,也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若能多读,反复诵读。既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也可让他们多积累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若能把高中语文课本中(包括课外)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尽可能多地贮存于自己大脑的记忆仓库里,对我们的写作也有着极为有效的帮助。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将脑海中的素材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力。“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相信朗读这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可以让语文焕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上一篇:如何处理课堂中出现的争执 下一篇: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整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