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时间:2022-06-26 06:46:5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①掌握散文鉴赏基本方法;②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①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②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清晨走在路上,已经能感受到拂过脸颊的习习凉风,看到落在地上的片片黄叶,秋天,已经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身边。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现代作家郁达夫,又向我们展示一个怎样的秋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二、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我想作为一篇美文,它是不厌百回读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中,进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品味的兴趣和热情。

1.教师配乐范读

我尝试以范读课文的某些段落,配上《神秘园》旋律舒缓而略带感伤的音乐,加之朗读时语调较低、语速较缓的影响,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有初步感性的认知,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亲身范读可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去。

2.全班学生自由读,进一步酝酿情感。

再明确大家自由朗读,而且在教室里放出轻缓的《神秘园》时,琅琅书声立刻在教室里奏响。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考、领悟文章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音韵美。

3.个别学生配乐诵读

在几分钟的自由诵读后,学生已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再请一两位学生为全班表演配乐诵读,请同学们来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引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无疑是在为进一步品味景物和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搭桥铺路)。

三、感

乘着美读的东风,紧接着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作者情感的流露。

为此,本着先易后难、分层推进的教学原则,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秋天,不同人的笔下也会不一样的秋天。郁达夫是从哪个角度写秋的?

明确:秋味。

问题二:那在郁达夫的心中,故都的秋味有什么特点、特别之处呢?

明确:清、静、悲凉。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诵读后,通过思考、讨论,把握散文的情感基调,即抓住散文的“神”。

问题三:郁达夫为了表现故都的秋,这特有的“秋味”,描绘了几幅秋天的画面?请学生们用带有“秋”字的四字词语概括。

明确:秋院静坐、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淋人、秋果胜景。

问题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白,“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情感总是依附于形象”。只有依赖于人物、事物、景物形象、生活场景这些“景语”,才能借景抒情。

四、品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精心描绘的五幅秋景图。

将全班分成五个大组,一个大组讨论一幅画面。最后每组选一两位同学作为代表,总结成果,而后教师作简要点评。

如:重点赏析第一幅画:秋晨院落(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补充)。

提示学生从色彩、声音的角度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谈画面给人的感受。

层层设疑: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静吗?如果改换一下,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通过对五幅秋景图的分析,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文章虽然时时写景,其实处处透着悲凉。画面没有悲凉二字,字里行间笼罩着悲凉之气。这正印证了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景物,以情驭景,借景抒情。这时我们不禁会有疑惑,让故都秋的清、静、悲凉,在小院中每一花每一草中;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郁达夫用整个身心去品味秋,抒写秋。却浸染如此浓厚的愁绪,为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悲凉的感彩呢?此时作者有过怎样的经历,正遭遇着什么呢?

这就需要我们走进郁达夫的灵魂深处,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五、评

知人论世。让我们一起了解郁达夫的生平经历。

第一,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第二,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第三,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沉的意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和反思性。体味文章情景交融的真意。

六、结

如寂的人生孤独感,本来就容易为萧索的秋天所激发,更何况在这“多事之秋”。郁达夫看到昔日强大的大国和辉煌一时的传统文化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自己又无力抵御,那种悲凉,那种无奈,自然要在文章中显现出来。但正是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情结,家国之思,也正是他几十年人生所体味出来的生命之味。所以说,秋味就是生命之味。

根据课文仿写:

透过你笔下牵牛花的蓝朵,我感到了你内心的落寞。

透过你笔下____________,我感到了你内心的________。

透过你笔下_________ ,我感到了你内心的________。

透过你笔下____________,我感到了你内心的________。

其实,不变的是季节的轮回,变幻的是人的心境。让我们用一颗更细腻、敏感的心灵去感受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生命。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旅游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外合作办学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