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人石评梅

时间:2022-06-26 01:41:00

石评梅的才情,尤其是她与高君宇之间无果的爱情经历为人熟知,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曾涉足报界,主编过两个报纸的副刊――《京报・妇女周刊》和《世界日报・蔷薇》。

《京报》和《世界日报》是当时北京销量最大,且具影响的两张大型日报,分别由著名报人邵飘萍所创办。为吸引读者,两报尤注重副刊和专栏的设置,如《国语周刊》、《戏剧周刊》、《儿童周刊》、《明珠》、《妇女界》等,琳琅满目,极富声色。《妇女周刊》、《蔷薇》周刊即属其列。

《京报・妇女周刊》创刊于1924年12月10日,发刊词一如其主人的风采:

……大胆在荆棘黑暗的途中燃着这星星光焰,去觅东方的白采,黎明的曙辉,抚着抖颤的心,虔诚向这小小的论坛宣誓:

弱小的火把。燎燃着世界的荆丛,它是猛烈而光明!细微的呼声。震颤着人类的银铃,它是悠远而警深!

《妇女周刊》刊行一年,出版50期,正值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评梅在第11号上发表《致全国姊妹们的第二封信――请各地女同胞选举代表参加国民会议》,一反往日纤细、婉丽的风格,颇有女权主义者的气概:

谁也不能说女子不是人,女子不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当然在这万象澄治,百物待理的国民会议里,应该采纳女子的代表,女子也应该代表二万万中华国民的资格,参加国民会议。

《妇女周刊》恰与声闻全国的女师大风潮共始终,除每期均有评论外,还出版了专刊和特号。第36、37号上评梅接连发表《报告停办后的女师大――寄翠湖畔的晶清》、《女师大惨剧的经过――寄告晶清》。两篇均以书信的形式,意在写实,但文采斐然,抒情动人:

……枯萎了的是花,倒折的是树,堆散着的是灰石,再三凝视。这何尝不是我的母校,我欲痛哭,终于这便是我的母校。她像一个被人殴打击伤了的女郎,她穿着撕破的裙裳,她散着松了的头发,她脸上流着血和泪,她腿上有爪痕和深深的血疤。她泪眼莹莹地望着我,几次想告诉我她的厄运和惨劫,但是她已不能说话,倒卧在那里连转侧都不能够。所能够的只是那泪波的流盼而已。

《同是上帝的儿女》、《董二嫂》、《弃妇》诸篇寄托了评梅对穷苦百姓和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的无限同情。

《妇女周刊》刊行期间,高君宇撒手离世,从此悲哀主宰了评梅的生命。她的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天辛》、《醒后的惆怅》、《“殉尸”》、《一片红叶》、《象牙戒指》、《最后的一幕》……她的诗凄艳,她的散文幽咽,她的小说吟出带泪的悲音。

《妇女周刊》停刊之时,出版了《周年纪念特号》,由石评梅亲自组稿、编辑。《京报》社长邵飘萍题词:“妇女界之喉舌”,同刊发表邵飘萍的《我希望女子参加国民会议》和鲁迅的杂文《寡妇主义》。评梅的《总帐》宣布《妇女周刊》停刊。

蔷薇,是一种很美的,然而有刺的多年生落叶灌木。石评梅以它来命名自己新的刊物,其寓意为何呢?她的《几句话》(刊词)作此诠释:

《蔷薇》里所献给读者的不一定是芳香美丽的蔷薇,也许有蔓草、有野菊,甚而至于有能戳伤人的芒刺。我们都是些感着饥寒交迫的人,在这狂风暴雨中,我们正一锄一锄地耕耘着我们自己的园地。假如从粪土里我们掘见了什么,或栽种出什么,不管它是珠宝也好,瓦砾也好,鲜花也好,败叶也好,我们都愿把它陈列在《蔷薇》里……

《蔷薇》自1926年11月16日创刊,至1934年2月19日终刊,共出版328期,是迄今所发现的北京妇女报刊中存世时间最长者。由于石评梅英年早逝,她主持《蔷薇》的时间还不足两年,但对《蔷薇》的贡献可谓巨大。

《蔷薇》是综合性的妇女刊物,它的特色在于其浓烈的文学色彩,这当然与编者的诗人气质有关。但这并不妨碍《蔷薇》触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其政论性文章即占四分之一。涉及面很广,探讨了妇女运动、女子参政、妇女与经济、家庭与社会、女子教育、多妻制与离婚问题、废娼、反帝等社会问题。石评梅生前主持出版的《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共25期,30篇作品)和《蔷薇・济南惨案国耻纪念号》(共12号,10篇文章),收入了许地山、庐隐、胡也频、林砺儒等著名学者的文章,特别是《国耻纪念号》应时局而发。社会影响很大。

评梅的泪洒在陶然亭畔。浇灌着她的“蔷薇”。她生前在《蔷薇》上发表的作品有50篇左右。她是一位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极有才情的诗人和散文家。她的文字词藻瑰丽,缠绵凄恻,如泣如诉,但绝非吟花弄月,是从评梅心底淌出的热流,她讴歌的爱情是这般神圣、清纯、高洁,是一种升华了的、净化了的情爱。一曲《墓畔哀歌》幻化出无尽的深情:

……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满腔辛酸与谁道?愿此恨吐向青空将天地包。它纠结围绕着我的心,像一堆枯黄的蔓草;我爱,我待你用宝剑来挥扫,我待你用火花来焚烧。……我爱,这一杯苦酒细细斟,邀残月与孤星和泪共饮,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罢!我再不醒。

高君宇死后3年,评梅的泪亦尽了。她遂向黄泉碧落寻觅爱人的所在去了。如行云,如流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年仅26岁。陶然亭畔成为这对生生死死的恋人最后的归宿。

《蔷薇》因评梅的逝世而停刊40余日。1928年11月11日至17日,《蔷薇》出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发表评梅生前友好陆晶清、庐隐、瞿冰森、袁君珊、于赓虞等人的追念文章30余篇。评梅的遗作被整理成文,渐次发表在《蔷薇》第93期至104期上。

石评梅在《京报・妇女周刊》和《世界日报・蔷薇》上发表的作品约有百篇,笔名繁多。已知者有评梅、波微、漱雪、林娜、蒲侬、冰天、心珠、薇子等。其中评梅和波微用得最多,波微为高君宇所赠“bofia”,评梅乳名元珠,心珠乃高君宇对她的爱称。

评梅去世后,陆晶清和庐隐整理出版了她的小说散文集《涛语》、《偶然草》。

评梅的朋友们不忍见她的《蔷薇》就此凋零、枯萎,袁君珊接续了她的遗志,使其又存活了5年多的时间,其风格一如评梅在世。

上一篇:汉语言的离合、兼容现象研究 下一篇:论新闻传播视角下城市景观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