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6-26 10:11:19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 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探讨有效防范方法。方法 本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加以防范。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对各项制度予以明确, 落实护理人员职责, 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 为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 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 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 其中男11480例, 女8840例, 年龄为14~76岁, 平均(38.4±2.5)岁。

1. 2 方法

1. 2.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 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 具体如下。

1. 2. 2 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 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 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 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 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 2. 3 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 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 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 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 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 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 2. 4 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 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 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 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 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 2. 5 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 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 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 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 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 3 观察指标 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 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 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 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 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 药品标识不清等, 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 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 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 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 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 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 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 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 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结果显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 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 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颖.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医药前沿, 2011, 1(21):12.

[2] 关毅.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5):123.

[3] 黄景香, 郭丽敏, 许秀芳, 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22(6):517.

上一篇:浅谈血站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下一篇:站段级客票系统维护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