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复习的知识框架构建

时间:2022-06-26 07:28:00

地理专题复习的知识框架构建

【摘 要】对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系统整合,构建知识框架,形成专题,系统地进行复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专题 复习 框架 构建

从目前的高考来看,地理学科知识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且大部分试题都是跨章节、以区域为中心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即考查知识的整合能力。高考命题时,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的方式出现。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重视梳理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专题复习时,要查漏补缺、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疏通每一个考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还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带支,重在贯通。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清楚这些主干知识在地理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主干知识进行认真的思维加工,做到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既会用地理语言进行阐述,也会应用主干知识解决地理总问题。复习内容的拓展,学生经过一轮的复习对基础知识已有初步的掌握,而专题复习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复习,整合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充分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明确专题的目的

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专题

地理复习专题有很多,主要的专题有:时间计算和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天气和气候、陆地和陆地水、海洋和洋流、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区位专题、区域专题、环境问题等专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收集有关地理素材整理专题,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在进行专题复习阶段时再将整理好的专题分发给学生,在整理专题的过程中,一般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 整理本专题的主干知识。2. 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要点3. 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包括专题所应用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4.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5. 列出本专题的几个易考点。6. 高考链接。整理出以往高考考过的地理试题,分析考查的知识点,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本题应用了哪些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它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起什么作用。

三、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答题框架

专题复习要打破现有的教材的编排,形成相对独立的、跨单元的、跨年级的知识模块,将分散在不同课本的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系统地进行复习。地理主干知识主要集中在地理事物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和商业等知识点上。其中每一个考点都可能与其他考点产生联系,比如人口的密度大小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农业、工业、交通等关系密切。如对气候小专题可以构建知识体系如下:

以河流为专题复习时,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网络尽可能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其次形成分析问题的模式或程序,如水能分析模式、航运分析模式等;再次要注意联想与拓展,做到触类旁通。

四、专题复习注意的问题

注意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复习,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秩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知识以及恰当的方法和技能,为达到这一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最终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解答试题。

教师在复习策略的把握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是这一阶段复习的目标。

专题复习课应注意要有适当的专题强化训练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专题复习课的重要环节。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训练中掌握技能、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题复习,可以达到“基础扎实、知识系统、提高素质、能力提高、方法熟练”的目的。因此把课本的主干知识有机整合成若干专题进行复习,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梳理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规律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等。

上一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 下一篇:浅议如何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