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6 07:02:13

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以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安全的问题入手,解释说明景观安全设计的概念,并针对寒地城市进行分析,总结了景观安全设计的影响因素。在空间尺度、距离、心理行为和气候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的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提出制定景观安全设计标准、制定防护等级、保证材料使用安全、建立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和项目后评估制度等景观安全的具体设计策略。并以台阶坡道的设计为例说明具体的设计参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landscape security design in cold region city, started from the problem of security design; it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security design. Through analyzing some cold region cities, the effect on landscape security design is summarized. It based on some analysis, such as space scale, distanc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and climate, and put forward views 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about landscape security design in cold region city.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formulating landscape security design criteria and protection grade, ensuring materials use safety, establishing safety pre-evaluation system and post-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寒地城市;景观;安全;策略

Key words: cold region city; landscape; security;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72-03

1 景观安全设计的概念

经常会在报纸、杂志、互联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市广场喷泉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启,将广场中玩耍的女孩冲到十几米的高空摔落导致重伤;小区中有棱角的硬质景观设计磕坏了在其中玩耍的儿童;有些水景观设计中的木桥没有护栏或者护栏的安全防护不到位,导致儿童落水;冬季大面积铺装未采取防滑措施,使人不敢行走;各种活动设施因未设计相应的暖面层,冰冷的设计使人望而生畏……如此多的景观安全方面的问题,有些是源于设计过程中对于景观细部构造重要性的忽略,对于使用者的感受考虑不足,有些景观则是通过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隐性的安全问题。

景观安全实质上包含三方面的概念,一是指环境的安全,二是产品的安全,三是人自身的安全。是因为使用景观而对人们产生的各种危害,如侵犯、摔伤、碰伤、溺水、过敏等,这既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使用者的因素,既有环境条件的不利因素,也有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无论是因为景观的可识别性和可读性低而导致的景观伤人,还是因为使用者的粗心或未意识到而产生的伤害都是景观安全问题。随着社区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人口的老龄化导致社区的内涵发生变化,景观设施无法满足变化中的人群的使用要求;二是景观的使用人群是混合型的,景观的接续和更替无法满足所有人群的要求。协调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人群进行表达就是景观安全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景观安全设计也即是通过目的性的设计和人为的管理组织手段,找到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到差异适当处理,并通过行为组织引导而指导实际的应用,为人们提供相对舒适的空间环境,让使用者可以放心的接触各类型景观元素和相应的环境结构。它是涉及到诸如行为学、心理学、设计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景观设计方法。

2 寒地城市的概念

目前对寒地城市定义繁多,从季节温度、降雪到霜冻时间等不同角度,但始终没有明确,并且不同国家对这类城市的概念和叫法也不相同,如欧美国家称为“冬季城市”,在日本称为“北方城市”,而我国习惯称为“寒地城市”。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也有北半球北纬45度及以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每年有两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日平均最高温度在0℃以下的高纬度地区城市称为“寒地城市”的说法。我国寒地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其显著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气温一般低于0℃,降水经常以雪的形式出现,季节变化明显,非耐寒性植物无法生存等[1]。

3 景观安全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空间尺度因素

景观的实现是通过不同的元素在空间中的拼合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空间的组合。加雷特・埃克博说过:“一个好的三维空间中的体验是人生最重大的体验之一”[2]。 在环境当中,人的行为和空间是对应的。首先,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来感知空间环境;其次,通过参与空间中的各项活动形成对空间的认知,并不断自我调节同现有的空间结构和秩序形成共鸣;最后通过尝试新的活动提高创造和适应空间的能力,同环境达成新的协调,建立新的空间联系,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3]。

空间的使用和人的行为习性有很大的关系,极少有人愿意把自己暴露在人们视线集中的焦点上。例如在集会的广场、公园等较大的空间中,人们总是首先占据有利的边缘地带和有依靠、可以休息的、半公共、半私密的个人空间。在边缘位置设计的朝向好的椅子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其它地段。

3.2 距离因素

爱德华・T・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定义了一系列社会距离。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并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在交流中对人与人之间距离反映的共同之处。亲密距离:(0-45cm)、个人距离 (0.45-1.30m)、 社会距离(1.3-3.75m)、公共距离(大于3.75m)[4]。在实际交往个过程中,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就会引起人们不舒服和不适宜的感觉。人们几乎在所有的接触中都会有意识地利用距离因素。

距离和人的感觉有直接的关系,人们所感觉到的距离不一定是实际距离,跟周边的景物和设施以及存在的其他影响因素有关,这就是视错觉的作用。例如看上去平直、单调,而且毫无防护的一段小路会使人觉得很长、很枯燥。但是,如果这段路程能通过设计的手法将其改为曲线园路,并增加具有变化性和趣味性的景观和设施,就可以给人各种不同的感受,使空间更加紧凑,同样的长度的园路就会使人觉得很短。

3.3 心理行为因素

发生在户外的活动过程是与景观交互的过程,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4]。在各种活动中,人对空间的需求便存在了领域性、公共性和私密性。

对领域感的要求是人界定自身行为空间范围的本能,无论个人的私人行为还是社会群体的公共行为均发生在与各自领域相对应的物质空间中。设计时可通过空间适度围合和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的设置,发挥景观构成元素的作用,增强空间层次性和空间识别性,形成可以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积极空间。

例如,在广场上,单个人的领域空间易受侵扰,或者由于个人对空间的感觉不舒适,因而表现得不断地游移以求得合适的位置,而三五成群互相熟识的人群的领域空间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对内,他们相互之间开放个人的亲密空间;对外,则通过高声谈笑或相互间的视线监视的方式共同维护拥有的领域,使得外人很难进入。公共空间中设施的设置形式和位置也会影响人的使用方式和频率,例如座椅的安排应尽量使人面向开放空间,而且背后最好有建筑、墙体或植物等,因为对多数人来说,背后有依靠会让他们感觉更安全。并且座椅摆放的位置和密度应注意私密性的空滤,尽量避免使用者目光过分接近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3.4 寒地气候因素

寒地城市冬季人们的活动时间相对集中,强度相对减弱,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步、跑步、晒太阳、聚会聊天等,气温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在较低的室外温度下,人们的反应相对变慢、思维灵活性和肌肉灵敏度降低,而充足的日照条件和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冬季景观设计和活动的设置更应注重安全性。例如:适于活动的空间增加落叶树的布置,并利用针叶树形成风障,这样人们在既有阳光有没有风的环境中可以更好的享受和交流。另外,冬季景观的环境色彩也是吸引人参与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暖色调的设计远比冷色调的设施更易让人亲近。

4 寒地城市景观安全设计策略

城市景观元素包括铺装、园路、地形、建筑小品、植物、照明、设施标识等类要素,每类元素均有各自的功能和不同的外部表象特征,这些景观元素或独立、或重复交叠出现在一个整体环境中。在复杂的景观设计中,错误的景观元素的叠加意味着危险的增加,而正确的设计方法却能大大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

4.1 技术措施

4.1.1 根据地域和使用特点差别,制定不同的安全防护等级。

不同行为准则下产生的习惯和状态是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件不同,防护内容和标准也不同。在一个相对的弹性可控的范围内制定安全防护级别和内容,明确危害发生的强度,设定具体的防护等级等。

景观安全设计的重点就是考虑在特定场所,针对特定目标的防护设计,并在设计和实施中优先考虑这些设定内容。例如,冬季,户外一片茫茫白雪,活动人群减少,活动时间相对缩短并且集中,对户外监控力度要加大,将广场地面铺装、台阶等的防护标准提高,而树木落叶了,视线监视作用明显,防护等级可以降低。夏天,人们活动量大,时间不规范,需要将植被茂密区域、水景、照明等的防护标准提高,而广场铺装等防护等级就可以降低。

日常的景观安全防护管理可以根据人们的活动特点和景观特性分类分时间设置,也即根据调查的时间段,在只有大多数老年人活动的时候,将保护措施做好,安全级别上调一个标准。在综合性的时间段,可以考虑人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帮助作用,将安全级别降低一个标准。在公园广场的边缘地带,因为有建筑、道路、商业服务等,监视机会高,安全性强,防护等级可以减低,而在广场活动区等一般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的地带,植被丰富相对生长茂密,需要作为重点地段监控,防护等级提高。

4.1.2 制定灵活高效的区域性景观安全设计标准。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景观设计很难用一个规定的数据或者标准统一所有的情况,因为使用的情况也千变万化,考虑的情况再全面也会有疏漏之处。我们要制定的景观安全设计标准是能够适应大多数的情况和重要部位重要节点的设计。景观安全设计标准不是把可能涉及到的各种情况毫无意义的罗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景观安全设计标准。未来的设计导则应该能够针对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提供类型丰富、选择面较宽的合理化设计对策[5]。制定灵活高效的区域性景观安全设计标准还包括常识性数据的使用。

制定灵活高效的区域性景观安全设计标准还包括常识性数据的使用,如果将这些规则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设计师,就能避免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安全事故。现行的设计规范都是在大原则的基础上,是全区域性的,应该在此基础上编制地区的实施性或具体操作性的指导手册,特别是安全设计的相关标准更要跟实际使用良好结合。

4.1.3 保证材料选择使用的安全。

寒地城市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在季节差异的影响下,景观材料的选择和植物材料一样要求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材料选择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是景观设计质量的前提。景观材料选择的一个原则就是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和明确的使用目的的前提下,选择合理适当的材料。在铺装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使用的空间情况的不同对材质要求的区别,在广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公共空间,光面的理石、烧制的陶砖(广场砖)就特别不适用,人多、拥挤,相对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在私家庭院、公共建筑的中心庭院等维护管理使用标准相对高的地方就没有材料使用方面的限制。

在铺装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使用的空间情况的不同对材质要求的区别,在广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公共空间,光面的理石、烧制的陶砖(广场砖)就特别不适用,人多、拥挤,相对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在私家庭院、公共建筑的中心庭院等维护管理使用标准相对高的地方就没有材料使用方面的限制。

4.2 管理措施

4.2.1 建立适应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严格设计、监理、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创建园林景观安全的行业标准。

园林景观建设在现今的工程分类方面属于市政工程的一个分支,并没有完全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设计方面的要求,其所遵循的是建筑类和市政类其中可套用的部分,例如《建设工程安全条例》,《安全施工手册》等等,这些都是针对具体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对施工环境的保护措施方面的规定,而园林景观的建设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其在安全方面的影响,并且园林的施工企业按规定不需要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安全意识,认为园林的企业不需要安全,这也给投产使用的公园、广场、居住区景观等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所以,建立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检查办法是解决景观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只有在一定的规范约束条件下,安全才可能真正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法制的完善中实现人的安全,增强设计者的人文关怀,增强景观的使用率。

4.2.2 培养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个人安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景观项目来说,很多已经投入使用的景观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均按照规范进行,本身不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人是景观使用的主体,具有多变不定的特性,景观的使用和人存在一个互动过程,景观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和使用才更增加了不确定的安全因素。只有自我意识到应该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使用景观设施,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提高人们逃脱受害的能力是加强自我保护的另一个方面,景观设计要通过综合性的整体安全设计理念的完善,为人们提供迅速安全脱离危险的可能性。

4.2.3 加强园区管理,预防犯罪。

在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除了景观细部对人产生的危险系数外,还存在犯罪的可能性,我们很多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低,例如女人和儿童,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可能警惕性相对降低,失去抵抗能力,进而受到伤害。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可能引起犯罪发生的地点和藏匿的机会,尽量提高监视、 望和快速反应躲避犯罪的能力。景观安全相对不确定因素多的区域,在白天要增加监视系统的作用,在夜晚要设立防护,禁止游人进入,为防止万一,还要设立警示系统和建立巡逻机制。例如,对于园路附近要间隔设计低矮的草本、地被,开辟视线范围内的安全视距,修剪灌木,减少犯罪分子藏身的处所。

预防犯罪的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是增加公众参与,组织大量的户外活动,增加户外活动人群的数量,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认识,使犯罪行为难以实施。

4.2.4 建立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和项目后评估制度。

建立安全预评价制度是在设计之初就引入安全控制的程序和措施,使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良好运行。

首先,在景观设计方案阶段应将影响安全的客观方面的因素作为评定方案优良的标准,例如: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主要使用人群的结构特点、客观存在的其他不利因素等。其次,在景观方案细化阶段,开展安全性评估,并纳入基本管理费用。配备相应的安全设计人员,并经过考核确认后上岗,通过多渠道、多方法,相互交叉检验,做到不遗漏,不疏忽。最后,在项目实施和验收阶段,引入项目后评估制度,针对重要环节和内容检查验收,不合格者坚决整改。

4.2.5 推行景观设计师负责制。

随着景观建设的大面积开展,人们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景观项目从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涉及到的行业和专业也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材料,这些都对设计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除了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更多的相关实践。将安全培训和安全上岗考核作为景观设计师必修的内容,经过专业化的安全设计培训后,从设计源头减少或者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产生。现在的设计行为仅发生在项目实施前的阶段,设计师并没有完全的进行景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跟踪,在项目的最终投产使用方面,设计师的协同验收也只是工程形式上的验收,一旦验收合格,将不再有跟踪服务,并且没有法规规定其要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负责。

安全标准的建立就是要规定好设计师对什么样的设计和情况负责,并负责解释和指导使用者在何种情况下注意何种安全问题。推行景观设计师负责制,可以清晰的划分责任,明确任务,更好推进景观安全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提高景观建设标准。

4.3 景观元素安全设计参考

以台阶坡道设计为例说明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安全措施。

4.3.1 台阶坡道设计首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特别注意冬季的防滑性,其次是使用的舒适度。

4.3.2 高差大的台阶总长度较长,应考虑人在上下台阶时的不同感受。上台阶时,人体向前用力,重心前倾,适宜于较宽的踢面和较低的高度,如35宽12高;而下台阶时,人的步距变小,过宽的踢面就变得不适宜。因此台阶设计选择适合的尺寸就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台阶上有积雪的时候,这种选择导致的安全性就会更明显。

4.3.3 高差小的台阶应该在色彩上和材质上与园路广场其他铺装有所区分,给人们以提示,并且尽量将台阶做到三步以上。如果高差的变化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就不要刻意做台阶而是将高差分配到园路的坡度上。

4.3.4 不宜选用的材质面层:光面理石、聚氨酯地坪、彩色水泥压花、彩色聚合物封路面层、卵石镶砌面层、烧制陶砖(广场砖)等。

4.3.5 色彩方面,宜人的暖色调四季适宜,而突兀的色彩如大红、深蓝等等,跳跃性太强,不适宜大面积使用。

4.3.6 部分广场台阶的功能已经有所延伸,成为轮滑爱好者的障碍物,因此台阶的边角处理尽量考虑圆角,减少相应的伤害程度

4.3.7 广场人流多、活动时间长的地方,应有专门的台阶照明设计。

4.3.8 阶段性设计栏杆扶手等保护措施,并考虑成年人和儿童共用。

4.3.9 踢面高度均匀一致,特别是第一级台阶和最后一级台阶。

4.3.10 踢面做防滑时,特别注意是对于雪的防滑要求,可以选择麻面防滑,也可以选择防滑槽防滑,选择防滑槽防滑的方式时,台阶踢面要注意防滑槽的方向保持横竖间隔,坡道面层则要和高差方向垂直。

4.3.11 台阶材质设计要注意和周边相衔接的铺装的色彩的融合与区别,或有明显的标记,防止光线过暗看不清楚台阶的位置和宽度。

5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的增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园林景观的建设也以一个加速度的趋势在发展,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成为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形象工程,但作为一个供人们活动的复杂景观系统而言,由于缺乏对人们的活动性和参与性的考虑,寒地城市景观安全性设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景观环境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因此,有必要将景观安全设计提升到一个行业标准上来,通过对景观设计、施工、使用进行综合性分析,将景观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识别,并根据其产生特点进行有效的改进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可以通过分析,查找出由于设计问题所造成的危险隐患,期望可以指导以后的环境设计,使其更加完善。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高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性,提高户外环境的使用率,指导设计向着更合理,更科学,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邹广天.寒地城市居住绿地规划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2005,7(1).

[2]住宅景观造坡设计研究[Z].

[3]陈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安全评价[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美]伦纳德J霍珀.安全与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导师制在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研... 下一篇:浅析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