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路混凝土路面微表处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6-26 06:43:00

高二路混凝土路面微表处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市政道路微表处理。

关键词:砼路面 微表处理 沥青混凝土

1 工程概况

本维修工程原设计路面为混凝土路面,使用年限已经达到11年,表层出现了破损块,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需要对整个路面处理并进行微表处理。断面形式为12m*2幅*2000m,原道路结构为22cm水泥混凝土+15cm8%石灰土+15cm8%石灰土。考虑到路缘石埋置深度等因素,综合各单位意见,现状混凝土路面铣刨1cm后,再罩面6cmAC-13沥青混凝土;对于现状水泥板损坏严重的水泥板需挖除后采用沥青碎石作为基层和找平层,再罩面6cm。根据以往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罩面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技术资料,水泥混凝土道路罩沥青面层时最小厚度宜为6cm,罩面3年后开始出现裂缝。

2 设计准备

为确保工程质量,联系相关检测单位检测现有路面面层及基层的弯沉值,根据弯沉值计算出相应结构层厚度,以准确确定结构层厚度。各参建单位人员对高新二路现状健康街以南路段混凝土面层进行现场察看,发现部分路段现状基层质量较差,含水量较大,破坏严重,需全部挖除换填粒径40沥青混凝土。然后上部用土工布敷设后,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

3 设计难点

高二路现状健康街至保税区中心路路段,重型车辆过往较多,承担的交通量较大,致使中间两块板损坏严重,需挖除的水泥板较多,因沥青碎石基层与混凝土基层弹性模量差距较大,两种结构相接处产生的变形较大,容易出现跳车现象,同时为减少本路段中间两块板的裂缝,设计单位建议将高二路现状健康街至保税区中心路路段中间两块板全部挖除。并对路基损坏位置进行现状路床以下超挖39cm,并采用级配砂石换填至原有道路面层底以下9cm处。

4 施工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为:重新切缝与处理、40沥青砼的施工压实质量、土工布铺设、表层AC-13沥青砼施工质量、接缝的处理。

4.1 重新切缝的处理:用切缝机对原有水泥混凝土纵缝及胀缝重新切缝,缝深8cm,再对于原水泥混凝土横缝、纵缝及胀缝内的砂石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采用热沥青填实,在填实时,加热至300摄氏度,然后通过路面嵌缝机注胶嘴把沥青注入接缝内,选用改性沥青。

4.2 40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对于破损水泥混凝土板挖除后,将基部清理干净,然后施工40沥青混凝土。施工时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施工,保证沥青符合要求,沥青含量符合要求,施工时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边角部位采用手扶式震动压路机进行施工,保证其压实度。

4.3 在现状水泥板分缝处铺放土工布,土工布设计采用聚丙烯长丝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为140g/m2,厚度1.5mm,纵向抗拉强度不小于9.5kN/m,在原混凝土板分缝处,均设。敷设宽度宽均为1m。施工前将基层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热沥青,沥青按照设计要求采用70号B级道路石油沥青,实现加热至155-165摄氏度,用量为1.4kg/m2,喷洒沥青横向范围比土工布宽5-10cm。注意搭接不小于10cm。摊铺好后及时施工上层的沥青结构,以免雨水淋湿已经铺好的土工布。

4.4 沥青面层施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质量,运输中将其充分覆盖。防止沥青混凝土造成氧化、防止沥青混凝土温度降低。摊铺时,重点抓好摊铺的原料温度在135-160摄氏度之间。摊铺机工作时保持匀速缓慢前进,否则会破坏熨平板受力系统,引起熨平板上下波动,影响到路面平整度。沥青的碾压直接影响到工程最终质量,施工时,必须保证如下工作:压实设备必须配有钢轮压路机及大吨位的震动压路机和大吨位轮胎压路机。按照合理的压实工艺进行组合压实。并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用于在狭窄地点压实。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刮平后立即对路面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及时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均匀、充分的压实。压实时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的次序进行,压路机在作业时必须保证匀速行驶。初压采用轻型钢桶式压路机,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终压施工时采用的是震动压路机碾压。

4.5 接缝的处理:铺筑工作的安排,在施工时纵横缝保持在最小数量。接缝方法及设备在施工前取得了监理师的批准。接缝处的密度和表面修饰与其他部分相同。相邻两幅横向接缝,在施工时保证错位一米以上。横向接缝质量严格控制,无斜接缝出现。平接缝做到了紧密粘贴,连接平顺,在施工时采用切缝机切齐接头,撒透层油后接着进行摊铺。上下层的纵缝全部错开,在热接时错开不小于150mm,冷接时不小于400mm。

4.6 对于脱空板采用板下封堵的方式进行压浆,压浆时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对于水泥浆配合比严格控制,现场严格计量,当混凝土板纵横缝有浆液冒出时,继续灌浆5秒停止。最终确保施工质量。

4.7 现状混凝土板清除后边角位置无法采用机械压实时应采用人工夯实等可靠方法确保压实度。

5 结论

施工完成后,经过半年多使用,未发现相应质量缺陷。处理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邱代荣.浅谈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2]郑小宏.微表处理技术在我国的运用与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03(01).

[3]何娟.道路微表处理技术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刘风军身份证号为:370702197507216510

朱宝红身份证号为:370784198103013548

上一篇:煤矿复合破碎软岩大断面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对... 下一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