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涌 第1期

时间:2022-06-26 05:02:46

2007年,中国IPO风生水起,银行、地产、券商,乃至传媒业纷纷跑马上市;而作为产业链的各个端口,它们的融资成功在经贸大潮中掀起了朵朵靓丽的浪花。

来自安永的报告

“伴随‘红筹股回归’的开始,2008年中国内地股市筹资规模有望达到3300亿元。”2007年12月27日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的一份报告如是宣称。

据该报告显示,新兴市场占据了2007年集资额最大交易中的多数席位,并继续推动IPO活动。2007年最大20宗交易中有14宗来自于新兴市场,而2006年仅有9宗。从行业角度看,金融行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集资总额中占到1/4的比重;工业和房地产行业在2007年集资额最大交易中亦占据了一些席位。

据称,2008年“红筹股回归”将开始,民营企业仍会主要在香港和海外上市。此外,外资企业也会在香港和内地上市;2008年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募集资金额将分别达到人民币3300亿元和2600亿港元。

通商:中国的IPO活动热潮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投资者增加对投资中国的信心。

房地产企业又一轮上市潮

2007年,仅香港交易所就有鸿隆控股、中国地产、碧桂园及合景泰富等4家内地房地产企业完成了上市事宜,集资总额约221亿港元。此外,中远房地产、SOHO中国、光大地产、恒大集团、时代集团、重庆龙湖地产、大连正源、奥园集团、天利置业、深圳卓越集团等10家开发商都准备在香港上市,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房地产企业上市潮汹涌而至。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少明认为,这是政府在限制利用财务杠杆囤地的行为,今后必须是有资金、品牌等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令人吃惊的是,从2007年9月28日起至2007年年底,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有一个地产公司上市。

通商:房地产开发商扎堆上市,根本原因是其生存发展必须面对的土地、资金瓶颈日渐收紧。

2007年中小银行上市潮

继2006年大银行集体上市后,2007年掀起了中小银行上市高潮。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登陆A股上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集体上市。

纵观上市的中小银行,除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城市商业银行也加入2007年的上市潮。无论什么银行,只要一上市便能融得巨额资金。比如南京市商业银行早在2004年就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成为第一家递交上市申请的城商行,并已于2006年国内股市IPO重启后获证监会正式受理上市申请,随后进入上市前的静默期,2007年7月甫一上市,便股价狂飙。

通商:中小银行集体上市,表明中国金融体制的日益完善,这为众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便利。

券商上市潮开局

在经历10个多月的等待后,长江证券在2007年年末,进入了上市券商之列,成为2007年以来,继海通证券、都市股份、东北证券、锦州六陆、国元证券后的第四家成功借壳上市的券商。

券商上市无疑是2007年市场上最大的热点之一。除现在已借壳上市的几家券商外,国金证券借壳的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此外广发证券、首创证券以及西南证券也都推出了借壳上市的方案。

2007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国泰君安、招商、中金、红塔等15家券商实现连续3年赢利;国信、东海、长城等6家券商实现了两年赢利。也有业内人士预计,由于券商借壳上市容易造成“壳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为了避免内幕交易现象的出现,监管层将很难再批复新的券商借壳案例,而将鼓励优质券商通过IPO上市。

通商:承销业务成为了券商收入新的增长点,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表现也不俗,2008年将掀起国内券商上市的高潮。

保险股吹起冲锋号

2007年12月27日,随着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正式登陆A股,著名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者凯雷两年前所投入的40多亿元财富迅速放大至660多亿元,净利润高达620多亿元。针对如此高的回报,同行将其评价为“不可复制的神奇”。

以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计,中国太平洋保险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和第二大产险公司。以50元/股计算,其上市后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为3850亿元和350亿元,占总市值约1.4%,在大盘股中排名第十位。对凯雷此次认购中国太保,因为涉及转让当初33亿元的太保人寿股权,中国太保并没有公开披露凯雷是否追加投资。因为按133330万股、每股4.27元的价格,可以计算出凯雷在中国太保的投资额应为56.93亿元。

通商:中国的保险行业大局未定,在上市高潮来临之际,吹起冲锋号的保险股不单肥了自己,也让对其投资的私募基金借了一把迅速膨胀的东风。

传媒上市拉开序幕

辽宁出版传媒上市的路走得一帆风顺:2007年11月20日,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2007年12月5日就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启动了登陆上海证交所前的最后一次热身A股IPO路演。其麾下有5家出版社,5家发行公司,2家票据印务和印刷物资购销企业。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11.3亿元,营业收入为10.1亿元,净利润为9049.9万元。

紧接辽宁出版传媒上市之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西出版集团等也正在计划或酝酿上市。

通商: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媒体类资产参与资本市场的进程已逐渐加快。

家居企业:刀尖上的舞蹈家

正当国内最大规模的家居连锁卖场红星美凯龙与华平投资签订合作协议并谋求上市的同时,许多大型家居企业正和基金公司紧密接洽――一个缺钱,而另一个有钱。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居民对家居装饰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关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此前几乎没有进入风投视野的家居行业,正成为风险投资商的关注重点。

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泼了一杯凉水。“家居企业一旦上市,在证券市场上,需要与各种板块来进行比较,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到底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都是透明的。家居板块在市场上的表现是不尽人如意的,一个最好的在A股上市的家居企业,利润率也只是17%!”

通商:家具行业极易受到楼市波动的影响,家居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有如一场刀尖上的舞蹈,漂亮但也危险。

网络造富运动

2007年10月23日,阿里巴巴在香港市场上的公开认购正式开始,12~13.5港元的认购价背后,是阿里巴巴高达13亿美元的融资规模,以及“全球互联网第二大IPO”的炫目光环,新的一轮造富神话开始。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阿里巴巴持股的4900名员工包括董事在内,共持有4.04亿股股份、3919.17万股认股权以及25.08万股受限制股权,合计4.435亿股,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05万股,将产生近千个百万富翁。

来自香港投行的消息说,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阿里巴巴最终变成“亚洲GOOGLE”还是什么并不重要,它们更加看重的是,阿里巴巴和它的客户群体,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性和面对环境的自我适应性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市场化洗礼。

通商:阿里巴巴的造富神话很可能会激起又一波网络企业上市潮,中国互联网已经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并且引起了更多更广的关注面。

外贸企业:难解上市尴尬

“不是外贸企业不想上市,而是股市很少选择它们!”按风投专家的说法,在2007年一轮又一轮的上市潮中,唯独罕见纯外贸企业是因为如此原因。

目前,国内经营外贸业务的上市公司有江苏舜天、弘业股份、辽宁成大、东方创业、如意集团等,纯对外贸易企业上市的案例还不多见。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外贸企业原有的经营优势日渐丧失。为了生存,很多企业遵循着重组整合、工贸结合、多元化经营等几条思路,积极谋求转型。能存活到今天且实现了良好发展的过去那些享受国家资格垄断的外贸企业,基本是战略转型比较成功的企业,如中粮、五矿、中化。

外贸企业上市虽然较为艰难,但也并非没有可能。这就要看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了。技术性升级就会往电子商务靠拢;产品升级就会向产品的前道工序延伸;也有选择金融途径的,比如贸易做到一定程度,积累了实力,开始做租赁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产品等。

通商:凡事水到渠成,欲速则不达,外贸企业想要吸引股市的目光,尚有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绿色贸易 第1期 下一篇:人物脸谱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