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轨迹,引领课堂走向生长

时间:2022-06-26 03:33:21

顺应学生思维轨迹,引领课堂走向生长

[摘 要]教育即生长,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下,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成了教学的基点。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顺应学生的思维轨迹。

[关键词]顺应;思维轨迹;生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7-02

周国平说:“懂得了教育即生长,就清楚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学生识记概念并不难,但概念的教学不应以概念的获得为最终目的,更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轨迹,让学生经历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而引领课堂走向生长。

一、巧设矛盾冲突,顺应原始思维

学生的原始思维,正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最佳生长点。从课前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学生对于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数是较为陌生的,有学生甚至认为这不是一个分数。因此,我们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能找到合适的问题和材料让学生体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并认同假分数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向生长。

【片断一】提供材料,呈现原始思维

生1:分母都是4,分子是1,2,3,接下去应该是。

师:还能不能继续往下写呢?

生1:分子再加1是5,分母不变,我觉得应该是。

生2:分子是不能比分母大的,所以不能往下写了。

生3:我也认为不能再往下写了,平均分成4份后最多取4份,怎么能取出5份?

师:现在有两种观点,有的认为是存在的,有的认为是不存在的,你是怎么想的?

之前由于接触到的分数都是真分数,所以学生形成一种偏见:平均分的份数要多,表示的份数要少。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呈现学生的原始思维,充分暴露学生两种不同的原始思维,激发矛盾冲突。基于学生原始思维基础上的教学,能让学生有一种始终被教师尊重和关注的感觉,在这样的“感觉”驱动下,学生的思维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深入到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中,进而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提供交流平台,顺应多向思维

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由于经验、思维特点、思维水平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向。我们以“”为载体,通过讨论“是不是分数”和尝试表达“”的意义,充分暴露学生的不同思维,通过大量的活动,促使学生对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理解由茫然困惑逐渐走向清晰。

【片段二】畅所欲言,初步体会意义

师:先来听听认为不能继续写下去的同学的想法。

生1: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能取4份,怎么可能取5份呢?

生2: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所以是分数。

生3:对呀,的确符合分数的特征。

生4:我好像在哥哥的作业本上看到过这样的分数。

师:如果是分数,那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展示):

生5:我先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4份就是,再把另一个圆形也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就是,合起来就是。

师:你的意思是,假如把它看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4份,吃了1份,就是吃了――(个饼),再吃1份呢?(个饼)再吃一份呢?(个饼)再吃一份呢?(个饼)

师:我现在一共吃了4份个饼,如果我还想吃这样的1份该怎么办?

生6:从另一个饼中再吃个。

师:那我一共吃了多少个饼?

生7:个饼。

师:刚才认为是不存在的同学,现在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8:我明白了是存在的,可以从另一个饼中再取1个。

当教师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倾囊而出”时,学生思维的阀门就会打开。本环节中先曝错症,再究错因,最后通过研讨活动“拨乱反正、去伪存真”,整个教学程序犹如“先看病症,再查病因,最后药到病除”的诊疗过程,教师借助学生的多向思维,顺势而为,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展现了学生思维的“爬坡”过程。

三、把握概念本质,顺应超前思维

在教学中,往往会有学生的思维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这一部分学生的超前思维,就能让全体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建构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准确理解,我们在教学上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分类,回到分数意义的原点来帮助学生突破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实质都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片段三】把握本质,实现思维升华

师:通过刚才分饼的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几个就是四分之几。

师:谁听懂他的发现了?

生2:得到的饼的个数是由累加而来。

生3:我发现,不管是几个饼,只要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都是它们各自的。

师:生3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4:分饼过程中每一次分到的饼都是这个饼的。

本环节借助分饼的活动,始终以分数单位作为生长点,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和假分数都是“分数单位不断累加的结果”,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生长。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面对一个分数,更多的会从部分与整体的层面来理解它的意义,而从后续的学习来看,假分数的应用较多用于在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本环节顺应了学生的超前思维,以分率为教学的“延伸点”,巧妙引领学生“超越”过去,学生在体验“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又一次深刻体会“率”与“量”的区别。

在顺应学生思维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必然是开放的,是真正自然生长的。生长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开阔数学学习的视野;生长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自主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让习作踏上诗意旅程 下一篇:三真:写作教学的自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