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良心未泯》的文体特征

时间:2022-06-26 03:17:57

摘 要:文体分析就是结合语篇的语言和社会文化语境,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或修辞等层面上对语篇中突出的语言特征进行恰当的描述、阐释和评价,其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达到有效地鉴赏语篇或作品的目的。本文将从语音,句法,语义以及逻辑手段以及叙述角度等方面来分析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笔下的《良心未泯》(The Assessor of Success)。通过从叙述视角、修辞和语义等方面对《良心未泯》进行文体分析,我们对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欧・亨利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同时也再次感受了欧・亨利这位文学大师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文体学;良心未泯;分析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二,《良心未泯》简介

《良心未泯》(The Assessor of Success)是欧・亨利的名篇佳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分钱也没有的莫利。为了能弄来钱,他在夜晚千方百计地想法行骗,以使自己的荷包满满。第一次用伪造的文件以迟到汇款的借口骗到了5美元。第二次又以帮助买药小男孩的借口在药店偷换概念骗到了1美元,紧接着他又去餐厅花光这些钱。他又贪婪的骗得了来找儿子的老人的140美元。当他最终想去酒店挥霍的时候,他看到了八年前一起学习的女孩,想起自己的纯真年代,使他猛然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有所悔悟。

三,《良心未泯》的文体分析

1.语音手段

(1)头韵(alliteration)

在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中,头韵的使用率最高。头韵就是在相连或相关的一些词或音节中重复其首辅的修辞格。头韵的使用使文章简明、生动,节奏感强。它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的美感的同时,又享受到音乐的节奏美。在《良心未泯》中出现了大量的头韵。

例1.“That was the result of an instinct due to his birth and breeding.”

例2,“Morley stopped him with his winning smile and soft speech.”

在例1,例2中“birth”,“breeding”和“smile”,“soft”两组词的首韵音押头韵。前者形容了莫利的外在,后者表现出了他面对小男孩表现出的虚伪。同时又是文章更具有节奏美,起到了突出重点,平衡节奏的作用。

(2)辅韵(consonance)

除了头韵修辞格,辅韵也是一种有效的语音手段。辅韵是指词尾辅音或辅音丛的重复。辅韵的使用也大量出现在《良心未泯》中。

例3.In his hand he clutched something tightly,publicly,proudly,conspicuously.

在例3中,作者用了“tightly,publicly,proudly,conspicuously.”这些词尾辅音的重复,来反复强调,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读者能轻易看出来莫利对于小男孩观察的仔细程度,表现出莫利的贪婪。

2.句法手段

间隔反复(intermittent repetition)

间隔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突出某种思想,增强语言的感彩和感染力,也有助于分清语言的层次、强化语言的节奏感。

例4,unfortunate ones who had no more,and who would have no more when the sun’s first rays yellowed the tall paper-cutter building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quare.

在例4中,作者重复的使用“who would have no more”来突出莫利对于一个子儿都没有的人的不屑一顾,更加反衬出他对自己的无赖行为没有一点儿内疚。

3. 语义手段

明喻(simile)

明喻是一种表现一事物像另一事物的修辞格。这种修辞手法常能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是一种提高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格。

例5,I think good luck follows me a dog.

在例5中,莫利成功的骗取了老人的钱。英文中“luck dog”一般译为幸运儿,莫利把骗人这种无赖行为看做是自己的幸运,作者用明喻的手法更加表现出他的无赖行径。

4.逻辑手段

夸张(hyperbole)

夸张有突出重点,进行强调的作用,还有诙谐、幽默、挖苦、讥讽、褒贬等功能。

例6,Sundown had seen his pockets empty before; but sunrise had always seen them lined.

很明显凭着莫利的骗术他不可能一夜钵满盈盈。但是在此处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的道貌岸然,贪婪。起到了讽刺和讥讽的作用。

5.修辞手段的综合使用

所谓英语修辞手段的综合使用,就是在一个句子或句群里使用上述四类修辞手段中的两种以上,如:既有语音手段,又有句法手段。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中多次出现了修辞手段相结合的现象,这些修辞手段的交叉使用使作品更完美、更加富有感染力。

例7,Morley walked away with a crooked smile on his pale,smooth face.

在例6中,作者同时使用了一个头韵,一个辅韵,还有一个平行结构。同时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狡黠,贪婪。不仅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而且增加了语言的变现能力。

6.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涉及到作者与小说中的事件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以及小说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叙述视角是高度哲学化的。叙述视角是文学作品中叙述者或者人物的态度或观点,或者是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叙述视角主要有两种: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者不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而是作家的“代言人”,他被赋予了全知全能的特权,可以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自由地进行叙述或描写,能够叙述故事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可以描述人物的心理过程,而这些细节描写和心理过程能够有效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在《良心未泯》中,欧・亨利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一个事情。例如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But he turned down the side street to a quiet spot and laid his suddenly burning face against the cool iron of a lamp-post,‘and said dully:‘God! I wish I could die’.”作者以叙述者的角度描写了人物的心理过程,有效的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动态,他在复杂的社会里艰难生活着,干坏事却又良心未泯。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四,结语

通过从叙述视角、修辞和会话三方面对《良心未泯》进行文体分析,我们对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欧・亨利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同时也再次感受了欧・亨利这位文学大师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O henry.100 Selected Stories[M].Ware:Wordsworth Editions Ltd,2009.

[2] 张秀国.英语修辞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析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英语词汇 下一篇:《简爱》中的性别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