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的卫勤保障与训练伤的防护

时间:2022-06-26 01:45:42

军事训练的卫勤保障与训练伤的防护

军事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是军队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近年来,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进一步做好训练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已成为广大部队官兵十分关注的问题。认真抓好以训练伤防治为重点的军事训练卫勤保障工作,对于保证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激发广大官兵的爱军习武热情,维护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巩固部队的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事训练的卫勤保障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过程中,卫生部门应该注意做好卫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并注意突出季节和地域特点;②在受训新兵中普及训练伤防护知识,提高新兵的训练伤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③卫生人员要深入到训练现场进行卫勤保障,认真做好训练伤防护的监督指导工作。

预防军事训练伤的措施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与考核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和严密地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过程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从而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一般应严格按上级军事训练大纲的规定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不宜搞突击达标或考核。

及时判定与预防军事训练疲劳 人在运动或劳动后就会出现工作能力的暂时性下降,此种现象称为疲劳。若出现这种现象后继续从事运动或劳动,得不到充分地休息,那么就会由于疲劳的积累而导致过度疲劳,即过劳。疲劳,实际上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需要休息的一种信号(信息反馈)。此时如果能经过适当的休息,工作、运动能力又可恢复。军事训练也是一种运动和劳动,也能引起疲劳和过劳,因此,在军事训练中也应注意防止疲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训练伤病。

加强军事训练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工作 为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的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队的卫生人员应重视并做好军事训练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工作。具体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卫生人员要到训练场地,观察参训官兵的身体状况,教育参训官兵在训练期间要遵守部队生活、作息制度,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②指导训练组织人员在选择训练场地的时候既要符合训练科目的要求,又要注意安全卫生;在进行单、双杠等器械运动前,应检修相关运动器材,并注意做好保护。③训练要循序渐进,要根据部队的任务、训练时的天气条件和战士的体力情况、技术熟练程度等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在进行各种战术、技术训练时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兵动作到综合训练的原则。③训练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对体弱者,应加强耐力训练,逐步增加其运动的量和技术难度;对技术不熟练者,要加强个别辅导,使其逐步掌握动作要领。⑤训练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训练伤的发生。⑥要注意参训官兵的饮食卫生,适当补充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参训官兵出汗多时要提醒其适当补充水和盐分,还要教育参训官兵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⑦在军事训练过程中要把锻炼身体和培养顽强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急性损伤及其救治原则

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发生急性损伤主要有两种:即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后者是较为严重的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救治原则 军事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软组织损伤多为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初步处理原则是:减轻疼痛,限制肿胀,预防炎症,防止进一步损伤。具体措施是:休息、冷敷、压迫,或推散血肿、抬高患肢、局部制动等。在急性损伤的早期冷敷尤为重要,对一般性或部分断裂的韧带或肌肉损伤,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对完全断裂的韧带或严重肌肉损伤,应尽早进行手术修复。

骨关节损伤的救治原则 当疑有骨折或脱位时,应该按照骨折或脱位进行处理,同时就近取材,如用木板、木棍等,作固定夹板,立即将骨折或脱位的肢体进行临时制动固定,然后将伤者转送卫生队或请医师到现场进行诊治处理,确定下一步的诊治后送方案。对于开放性损伤或伴有出血的骨关节损伤,应先进行加压止血包扎或上止血带止血,然后再进行骨折制动固定,随后将伤者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上一篇:女兵训练伤的防治 下一篇:科学疏导,让新战友拥有阳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