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成研究

时间:2022-06-26 12:47:39

基于CIPP模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成研究

摘要:高校应针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构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评价指标。文章以CIPP理论作指导,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评价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CIPP模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97-02

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关键在于评价指标的确定,对此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结果都存在差异。有学者应用CIPP评价模式构建了含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4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1];有的以实践教学理念、课时、途径、师资队伍、效果5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2];有的学者建立包括体系结构(含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三个二级指标)和体系内容(含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3];而有的学者则构建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4];还有基于课程视角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师队伍三方面的指标[5]。

一、指标体系构建依据与原则

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层面对经管类所有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合已有研究,决定采用CIPP模型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即背景评估(C)、输入评估(I)、过程评估(P)、成果评估(P)。它们分别表示在对教学活动评价时应该关注教学的背景尤其是需求和目标;关注对目标达成需要的资源、条件以及实施方案的比较分析;关注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在过程中对其检查、监督和反馈;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以确保人们需要的满足。该模型的使用有助于方案的管理和改进,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因此真实客观反映了实践教学状况是指标体系的根本宗旨,同时可操作、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保证在经管类各专业之间实践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遴选过程

本文指标体系的遴选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在CIPP模型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同时考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初步拟定37个评价指标,在咨询相关学科专家并进行初步测试的基础上,舍弃了语义重合或影响程度较低的指标,调整和选取了较为重要和关键的二级指标。第二步,完善相关指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点式量表方式,划分为1~5个分值,依次为“极不重要”直到“极为重要”,设计评价指标重要性的问卷,并小范围的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剔除了部分指标,形成32个指标。第三步,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并广泛地进行调查。

三、问卷发放、回收及处理分析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以及扬州大学三个学校商学院的一线教学人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1份,回收率为91.8%,有效问卷94份。调查对象中7位教学管理人员,包括二级学院和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参与调查的人员中高校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78%;副高以上职称占45.7%、中级职称占52.1%;所有被调查者中有7位从未指导过实践环节,其余人员都至少参与过一类实践教学活动。因此,本次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从描述性统计看,在众多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中,均值超过4.1的有:背景评价中的目标、定位以及领导的重视性程度;投入评价中的设施投入、指导教师的技能素养及培养、实践经费;过程评价中实践内容的职业导向与可操作性、实践结果的反馈等。在所有要素中参与者认为实践设施重要性最高,为4.35。在背景评价要素中人们认为实践管理机构人员配备重要性程度最低;在投入要素的评价中,人们认为企业界教师的比例以及学校对实习基地的管理重要性较低;在过程评价要素中企业教师开课比例的重要性最低;在效果评价要素中,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性最低,而用人单位评价重要性的最高达到4.01。

2.由于调查问卷中指标较多,我们拟用主成分分析法删去多余、重复的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两两不相关的且能尽量保持原有信息的新变量。因此,我们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首先对样本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判断因子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样本Cronbachs a系数为.966,大于0.7,说明问卷内部指标具有一致性,统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接着对样本数据进行效度检验,在此检验中,KMO为0.877,Bartlett检验中sig值为0.000,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

根据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所有指标进行降维,以确定CIPP四个维度所包含的各项指标。本文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经过旋转在8次迭代后收敛,抽取了8个主成分(内涵见表1的三级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5.93%。根据CIPP的含义,本文对这八个成分进行进一步的集合,构成二级指标,并对新组合的CIPP四个要素进行验证,分析其相关性、信度、效度以及贡献率等。结果,CIPP四个要素中Cra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95、0.831、0.913、0.785,KMO分别为0.827、0.776、0.857、0.696,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253、63.342、66.216、79.124,Bartlett检验值均为0。Cranbach's a系数和KMO值均在0.7以上,因此信度和效度都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在做因子分析时,累计贡献率都超过60%,说明CIPP四个要素都可以进一步做因子分析,且因子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四、结论

1.从以上结果看,CIPP四个要素基础上所构建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经管类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所表达的含义见表1。

2.在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描述性统计中评价得分高低并非构成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得分较高的一些指标无法通过因子分析进入指标体系。如,领导重视性、实践课程的职业导向性等;还有一些我们预先拟定的指标在分析中也被直接剔除,如对于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及其授课学时比例等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师资队伍的稳定性等都被删除或被合并。我们一直认为很重要的领导的重视程度、实践教学设施及管理在因子分析中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贡献并不大,可直接被剔除。但结合描述性统计以及CIPP的含义,我们认为这两个因素可能是被经费的充足性程度所替代。另外,实践学时要求本来设定在过程评价中,但经过主成分分析后归为背景评价要素中,说明大家认为实践学时比例的确定应该制度化。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经管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大家认为重点需要考核的是目标与定位的明确与准确,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可考核性与可反馈性,效果的可衡量性,等等,学校的重视必须用经费指标来体现。由于经管类社会实践的难度较大,尽管一直强调校企合作,但教师对这一点是没有信心的,相关指标基本都难以进入体系。

参考文献:

[1]邓风.多维实践教学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3):140-142.

[2]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34-36.

[3]李四聪,等.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116-117.

[4]于兆吉,等.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80-82.

[5]冯淑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0,(9):24-25.

上一篇:如此静坐最养生 下一篇:春蜜桃在河北临漳的表现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