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第三方审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25 11:20:16

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第三方审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是近年我国政府引导用户客需合理用电、节约电力的新举措,通过试点工作探索经验,为全国下一步号召全社会推行节约用电做积极准备。迄今为止,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已经发展了30多年,推广应用到很多省市和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第三方审核工作是项目审核验收的重要环节,同时是衡量项目节减负荷量的关键步骤,具有专业性、公正性和独立性。结合参加第三方审核经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该文研究对策。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三方审核 节减负荷 难题

中图分类号:M74T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22-02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环境,实现最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它把需求侧提高效率、改变资源消费方式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的资源消耗、降低的资源需求也视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1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现状

2012年11月我国正式启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1]。试点启动后同时下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该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实施、措施保障、实施方案编写要求等。同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批复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预拨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通知》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国家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给予资金奖励的政策支持,即安排专项资金,按实施效果对以城市为单位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给予适当奖励。第三方审核属于电力需求侧试点工作措施保障中的一环,在试点的推行中为保障国家奖励资金的有据下拨,提供重要支柱作用。

2 第三方审核工作内容

在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中,第三方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的基准用能情况、项目改造后用能情况、能源及计量管理情况、能源消耗的泄漏等五方面[2]。通过审核得出项目改造的真实性和节减负荷的情况,并出具相应第三方报告。

(1)项目基本情况,应审核申报方的项目改造基本资料,包括企业产销和用能概况、项目可研、工艺流程、资金投入、竣工验收、采购合同等,审核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申报期。

(2)项目的基准用能情况是指项目改造前在边界内消耗的各种能源情况,审核范围包括产品产量统计、能源平衡表、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记录、工质消耗、改造前能源消耗统计台账,能源统计报表、财务帐表等原始凭证。

(3)项目改造后用能情况是指项目改造完成后一定时间内用能情况,审核范围与基准用能审核范围基本一致。

(4)能源及计量管理情况主要的审核内容包括:申报方的能源管理架构及相关管理制度、能源计量设备配备情况、能源检验化验报告和主要用能设备检测报告。

(5)能源消耗的泄漏主要的审核内容包括:相关工序的基准能耗状况、项目实施后相关工序能耗状况变化。

除了以上5方面外,一般还需要对项目是否成功接入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进行简单审核,一并纳入第三方审核内容范畴。

3 第三方审核存在的难题

3.1 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至今为止,国家公布了26家节能量第三方审核机构[3],分别有8家节能中心、4家电力设计院、6家认证公司、2家咨询公司、4家会计事务所、2家其他机构。对节能中心来讲,第三方节能量审核工作本身属于其日常工作内容,专业性足够;对电力设计院来讲,其重要从事电力方面设计研究;认证公司和咨询公司,主要从事体系或产品认证、节能工程改造咨询等工作。大多数第三方审核机构节能专业背景不足,人员能力素质差距较大。

3.2 审核规范和标准欠缺

目前,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后节能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2009),但针对具体项目的节能量计算标准及规范方面目前仍然比较空白。只有个别地方如上海市自主了节能技术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与计算方法地方性标准,比如:对空气压缩机、电机系统等9类系统给出节能量审核和计算方法指导建议和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涉及三大类改造项目能效电厂项目(永久性节约电力)、移峰填谷项目(永久性转移电力)、需求响应项目(临时性节约电力),对于冰蓄冷、水蓄冷、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至今国内外还未有节减负荷相关的审核指南或标准,致使第三方机构开展审核时,可能面临无据可依或依据不统一的局面。

3.3 审核把关仍待加强

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从2012年11月到2015年底,时间跨度较短,需要完成的任务繁重。试点前期,4个试点城市主要以政策宣贯、收集改造项目、平台建设等为工作重点,对第三方审核工作的部署基本在试点中期才开始。河北唐山市于2013年10月最先启动第三方机构筛选,苏州市是2014年1月,佛山市是2014年2月,北京市在2014年3月。按我国企业节能项目专项申报的多年经验,第三方的选择一般在申报项目前期就完成。如此来看,就试点工作部署而言第三方工作的启动相对滞后,对每个试点城市成千上万数量项目的审核量,时间太短,对第三方审核机构来讲,短时间内消化项目上需要的人力增多,人员对项目的理解将会打折扣。

3.4 平台建设欠完善,影响进度完成

根据要求,试点城市需建设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能服务公司及用电企业等多个参与方。为规范企业用电数据接入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与及时性,保障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持续可靠运行,试点城市一般要求凡申报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项目的企业都必须接入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但实际中,存在小技改、小改造项目,其节减负荷量可能只有几十千瓦,甚至几千瓦,对申报此类项目的企业难以承担接入平台的硬件资金投入,也就造成数据采集缺失,致使第三方机构审核难度加大,也影响审核进度。

4 建议

4.1 完善项目申报管理

建议主管部门按批次引导企业上报已完成项目,并组织机构进行预审核,对上报资料不齐全的,进行前期预审核,为下一阶段第三方审核赢出时间。

4.2 按项目性质优化任务分配

因需审核的项目数量较多,可以根据所入围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的特长领域进行项目分类,比如:光伏发电类项目可以分配由电力研究院等机构审核。按改造性质优化分配,充分发挥机构的领域特长,保障审核水准。

4.3 开展专项培训

建议试点主管部门对审核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归结研讨,开展对第三方机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减荷项目测试和效果评价的专题培训,提高人员审核能力。

4.4 建立全国标准或审核指南

电力需求侧是国家统筹试点的大型节能优化工作,为规范和统一4个试点城市第三方审核工作标准,提高第三方机构的审核效率,建议主管部门组织制定项目的第三方核查有关标准、审核指南,总结经验统一全国审核标准,也为将来全国推行奠定基础。

4.5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015年是试点工作的最后冲刺年,也是第三方审核工作的集中年。对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出具虚假数据、伪造数据、包装虚假项目的审核机构,建议试点主管部门采用技术服务负面清单进行公示,促进第三方机构提高自身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刘宁,王琼.中国第三方节能审核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11):74-75.

[2]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的通知[R].2008.

[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R].2012.

上一篇:面向服装产业的CDBC新型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预结算编制问题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