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失眠不必过分担忧

时间:2022-06-25 10:45:45

“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紧张,吃不香睡不着。从模拟考试之后,我就开始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越想早点儿睡就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总是做梦。白天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坐在教室里,精神却集中不了,听讲效率很低。有时候为了保证睡眠,我特意早点上床睡觉,结果更糟,两三点才能入睡。从小我一直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他们都说我一定能上重点大学。如果照现在这样下去,高考我肯定考不好,得让大家失望了!”

这是一位考生在咨询时说的话。这位考生谈到的临近高考“越来越紧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情况,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问题。

临近高考,许多考生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对高考高度重视,甚至过分夸大高考的意义。这样日思夜想,忧心忡忡,导致难以入睡。反复几次之后,有些考生每到入睡时,便担心睡不着,于是产生了对睡眠的焦虑。

其实,偶尔出现失眠的现象是正常的,造成困扰的不是失眠本身,而是“不想让自己失眠”的想法。一个人觉得难以入睡时,往往会力图控制自己的睡眠,总想让自己早点入睡,但这种想法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结果越想早点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早点睡,造成恶性循环,令自己疲惫不堪。

所以,考生发现自己偶然失眠后,首先要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偶尔失眠没什么可怕的”,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会一直失眠。考生每天复习完了,洗个澡,躺在床上放松身心,闭目养神,不去刻意要求自己马上入睡,睡意反而会不期而至。

其次,不要刻意“求睡”。有的考生觉得前一晚失眠了,必须要补回来,因此刻意提前去睡,结果反而睡不好。这是因为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人体的生物钟不能一下子适应变化,导致难以入睡。

许多考生习惯了每天复习到很晚才睡,如果希望高考前能够早睡一会儿,以保证状态,则要提前一段时间逐步调整:从今天开始提前15分钟睡觉,过几天觉得适应了,在此基础上再提前15分钟睡觉,慢慢地到高考前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睡觉了。

有的考生担心,高考前一晚会由于紧张和兴奋而失眠,这样可能会影响高考。其实,考生大可不必为此过分担忧。医学上认为,晚上睡不着,躺在床上也是一种休息,对大脑有一定的放松作用,考生不必因为睡不着而太紧张。即便真的睡不着,由于考试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睡眠不足的影响也不大。

考生要尽量保证生活有规律,正常作息,以保持人体的生物节律;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入睡;让卧室保持整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使人兴奋的饮料,避免看惊险刺激的小说、电影以及激烈的体育比赛等。

考前失眠自我调节的小方法

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先做3~5次深呼吸,然后想象在黑暗中有一个不太亮的白点,并集中注意力控制这一想象中的白点,进行缓慢的圆周运动50次,再换成缓慢地勾画五角星轨迹50次。如果感到改变不大,就重复上述意念运动数次,然后进行两次深呼吸。每进行一次深呼吸,对自己进行一次暗示:“我已经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起到诱导入睡的效果。(责任编校?筑曾向宇)

上一篇: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陷阱题分析 下一篇:运动不当易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