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5 09:33:02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节语文课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教师能否有效的运用提问艺术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程度。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所评议的那样:“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必然要在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上下足功夫。为此,笔者以一堂小学六年级下册《凡卡》第二课时为例,寻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前调查,掌握学情

在上课前,我随机问了班里几名学生,问他们这篇文章是不是爱读,读过这篇文章后是怎么想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大理解的地方等。课前调查的结果表明:第一,这篇文章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因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乐于去读;二,文章故事性强,情感浓郁,学生不由自主被其吸引,关心凡卡寄出去的那封信的下落;三,都觉得凡卡可怜,老板和老板娘很坏;第四,初步了解了一下学生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一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学生尚不懂之处的了解,为课堂上放开让学生提问做了较好铺垫,增强了信心。)

二、复习导入,创设疑问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凡卡写的信是给谁的?在信里他说了些什么?

2.凡卡为什么想着给爷爷写信?他为什么在信里表达希望爷爷带他回乡下的想法?城里不好吗?他在乡下过得好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3.你觉得还有那些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由旧知的回顾巧妙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塑造课堂的完整性。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谈,一方面注重质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不拘泥,不死板,以此了解学生实际,和课堂预设相承接,并能灵活侧重。)

三、品读课文,深入内核

1.读信悟情,了解悲惨。(1)认真阅读凡卡的信,把凡卡悲惨遭遇中深深触动你的地方划出来。与大家交流读后的感受。用一个词描述凡卡的生活状况。(2)年仅九岁的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挨打。设置问题:被打了几次?被什么人打的?为什么被打?打得狠不狠?你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来?你对打人者和被打的小凡卡分别是什么感受?针对这些词语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挨饿。设置问题:他吃的是什么?吃饱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没吃饱?而老板一家吃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想法。品味这里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挨冻。设置问题:在城里凡卡想不想回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想回去为什么他自己不跑回乡下呢?鞋店里最不缺的是鞋子,为什么凡卡连一双鞋子都没有?他睡在哪里?没有鞋子的他感觉怎么样?幻想一下我们冬天里没有鞋子穿,是什么感觉?连鞋子都没有,可见小凡卡的生活过得怎样?

2.品味回忆,感受美好。设置问题:在城里的生活凡卡过得很不快乐,他想要回到乡下。乡下的生活快乐吗?你从文章当中找到那些快乐的片段。我们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明明在乡下很快乐,爷爷为什么还要忍心送他到城里来?你怎么看凡卡在乡下的快乐?在乡下他和爷爷睡在哪里?晚上和爷爷守夜时冻得吭吭地咳,又说明了什么?乡下的生活也很糟糕,为什么凡卡还是喜欢乡下呢?

3.展开对比,拓展延伸。设置问题:凡卡的信爷爷会收到吗?为什么?凡卡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但这个“梦”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想象一下凡卡等不到爷爷的来信,等不到爷爷来接他,心情会怎么样?请展开想象,揣测凡卡的心理。你想对可怜的凡卡说些什么来安慰他?用你的笔写一写。

四、追根溯源,升华情感

1.设置问题:假设凡卡的信真的被爷爷看到了,当初送他来城里的爷爷会不会接他回去?为什么?

2.概括总结:是啊,凡卡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没有父母,只有年迈的爷爷;年仅九岁就要工作来养活自己,挨打、挨冻、挨饿,生活没有希望,迎接他的很可能就是他所说的那个结局——“死”!亲爱的同学们,比一比生活在沙俄旧社会制度下的和凡卡一样的孩子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们有多么幸福啊!请大家好好珍惜我们现在这让凡卡无法想象到的,也永远得不到的幸福生活吧!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问题设计比较多,但却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步骤进行着,学生参与,侧重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由此慢慢引领着学生理解文本内涵。)

五、课堂教学分析

这节课的问题设置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虽然琐碎但集中反映了课堂的疑难点,也是在第一环节里学生问题的反映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学生在朗读和品味、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中最终攻克了一个个问题,并且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锻炼机会,教学效果比较良好。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语文课堂变成高效课堂,一定要学会巧妙运用提问艺术。提问一定要符合文本和课堂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进行,要适量适时,在关键处设疑,课前围绕教学目标尽量做好预设,课中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疑难,尤其是很有创造性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答案,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明确自己是引导者的身份,不能替代学生作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则不妨加以点拨。当然,一节课的成败不能说仅仅是由有效的课堂提问决定的,但成功的课堂必然少不了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参与。对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务必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提问艺术。

上一篇:沟通,从了解做起 下一篇:快乐的音乐课堂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