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时间:2022-06-25 08:28:02

【前言】试谈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问题 (一)工作量问题 由于将原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外划”,由集中核算中心完成,这就造成了原本由企业财会部门完成的任务发生转移。一方面,企业原有的会计人员工作量降低,甚至于出现工作空挡,成为“盈余”劳动力。而原本“出纳”“会计...

试谈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通过分离各部门财务决与执行权限,有效规避了单位财务造假和管理混乱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较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证实集中核算模式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促进效果,但受部门规模和财务活动限制,存在实施效果较低的问题。文章以提高集中核算模式效率和效果为目的,就该模式的内涵和一些易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模式构建与完善的思路。

关键词:集中核算 内涵 难题 完善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各个单位和部门相对独立,即有属于本部的专门核算工作机制,存在较多的可舞弊性,且在做单位财务统计时,须先由部门计算上报之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过程复杂且存在较多核对、计量、分析困难。而经济发展推动下,行业竞争和社会生产发生变化,最终促使企业规模增加,各项财务活动增多,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压力增大,如何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的效能,通过普遍性问题分析制定应对策略,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内涵

集中核算又称之为一级核算,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一是决策与执行分离。会计核算及相关工作不再受部门约束,独立运作杜绝人员和部门隶属关系,使决策与执行环节成为两个相对平行的工作流程。二是审批与监督分离。核算中心行驶监督权,保障监督力度,而部门领导行驶审批权,不影响部门运行。三是凭证管理与取得分离。由核算中心管理和保存凭证,受多部门监督,而原始凭证的取得在于其他部门,两者之间互存信息,减少作弊可能。四是集中核算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将财务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问题

(一)工作量问题

由于将原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外划”,由集中核算中心完成,这就造成了原本由企业财会部门完成的任务发生转移。一方面,企业原有的会计人员工作量降低,甚至于出现工作空挡,成为“盈余”劳动力。而原本“出纳”“会计”等岗位取消,设立新的“报账员”,导致原本会计人员工作性质发生转变,即可以不依靠充分的专业能力参加工作,因而导致报账工作质量难以获得保障。另一方面,核算中心承接大量的财务核算、监督工作,单以核算论,因涉及多个部门单位,需要进行“分户核算”,并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等处理,导致核算中心任务量急剧上升,又因为企业、单位的业务和收支项存在一定的可变性,难以进行普遍性量化处理,工作效率存在难题。此外,财务监督需要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以作原始比对,也就是需要大量进行外访和跟进监督,提升了工作难度。

(二)信息真实问题

一是在大量信息积累情况下,各种原始凭证区分归类、归档、核算等综合事务过多,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前提下,出现工作中的纰漏,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在,且工作时间持续越长、工作量越大则出现纰漏几率越大,因此容易造成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对应企业名下财务数据登记出现差错,导致核算结果和监督结果存在过失。二是由于取消了单位原有的一些会计岗位和职权,降低了原本企业会计的工作要求,因此“报账员”所需要担负则责任也相对发生变化,不能完全保障有关凭证的真实可靠性,要集中核算中心一一负责核对凭证,显然有些力不从心。③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始终发生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而将隶属于企业的部分监管权限区分开来,可能造成监督与实践的脱节,虽然此种模式下监督环节独立不受影响,也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

(三)企业自身管控问题

财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企业自身对财务情况的掌握,有助于企业内部分析自身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运营决策调整。而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削减了原本企业的预算控制能力,预算编制在设置之后最终核算却是由核算中心完成,这导致企业难以及时通过核算来判断预算成效,因而不能及时地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制定。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后,便进入到实际运行阶段,对于各个环节下财务量化分析与经济状态把握需求较高,而集中核算模式并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因而导致企业难以对瞬时财务情况进行有效判断,无论是在风险规避还是经济活动的调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一)不能绝对分划职权

此前提及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一种分离和独立企业财务核算职权的功能性模式,核算中心承载了过多的任务,造成自身业务臃肿,而企业本身又需要相应的功能职权为自身日常运营活动提供可靠信息。因此可以考虑将核算中心的功能向“监督”方向定位,并未企业提供“行使财务职权”(出纳、会计)的服务。也就是说,办公场所仍旧设置在企业现场,而办公人员则至少有一部分是核算中心委派的,且委派人员需是流动委派。如此一来,既能够及时核实凭证真实性,也能参考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并保证企业第一时间获取自身决策所需信息。针对企业规模不同,则需要选择不同的应对办法,例如小型企业财务项目相对较少,直接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而中大型企业则采用“委派模式”。

(二)重塑核算模式

坚持以开放、透明、规范为基准,根据工作权限的划分梳理工作责任,并建立新的监督和执行制度。对“报账员”进行全新的规定,考虑报账员搜集和递交原始凭据的特殊性,需加强其待遇和责任,即明确规定报账员有义务对凭据进行初步审核,并要求报账员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最好是持证上岗。作为核算中心,并非是高于企业而存在的,应当定位为一种公众服务性质的单位,需要同时对企业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完成企业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中,应注重对企业的切身利益进行保护,通过人员培训、设备技术更新、简化业务流程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人员并非独立行使其核算权力,除对所在单位负责之外,还应当接受核算单位的监督。所涉及的经济账务,包括借贷账务、收支明细等基本的货币化数据,应当进行“分别统计,综合上报”的办法进行处理,且在采集凭证后先经复核审查无误后再进行报表制作,减少误差。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对接,接受会计人员核查账务名目、数额、用途等详细情况,同时参与到部门和单位名下财务核算工作中,负责核实一些专款专项和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工作内容

除了要完成企业资金运作监管的相关工作之外,还应当建立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务,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整理,并且定期进行实物对账,及时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产值、产权即变化情况。由于核算中心从某种程度分离了企业的职权,因此需要对应承担该部分职权下的义务,包括为企业相关负责人和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查询服务、财务情况通报服务、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建议等。

对于大量产生的核算工作量,采用集中处理的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即财务规范化和集约化管理改良。其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数据统一集中处理。拟定普遍性的会计科目,要求凭证、数据登记、核算必须按照既定的一套规则进行处理,建立内部网络通讯通道,实现数据的即时传输与数字化管理。二是审计方式方法需要进行调整,单位财务报账、账册和各类凭据必然是审计的主要物品,但为保障核算和审计的真实性,须进行跟踪调查,核对专项账目支出与审核,查验单位与市场之间的交易地位和关系,检查是否存在造假、虚报情况。

四、结束语

财务工作是企业单位的核心,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减少部门腐败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是企业根据时展,调整自身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权限分配的直观表现,尤其是将财务决策、执行、监督进行相对细化的区分,对于部门内部控制与约束起到了良好效果。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内部编制、财务项目等内在元素的变化,唯有坚持动态原则,随时做好基层调研才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翔.试谈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25)

[2]张云鹏.探讨企业如何运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J].中国商贸.2015(02)

[3]陈秀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上一篇: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全过程绿色精品 助... 下一篇: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