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效益

时间:2022-06-25 07:52:18

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效益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中控制课堂容量,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更能体现出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容量 效益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80-01

确定目标,分析教材,制定教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受到,控制课堂教学的容量,对提高教学综合效益,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来讲,也尤为关键,几点切身体会,愿和同仁交流。

一、适度的课堂容量,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愉悦的氛围中,才能建立起学习的动机,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适度的课堂容量,相对于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对教师而言,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课堂教学,从容应对课堂的各个环节。在稳定的心态下,灵活处理好各个问题,甚至超常发挥,获得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师生也有更多的余地进行情感交流。对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包括记忆、理解、动手、消化、吸收、利用等。课堂时间充裕了,他们就有了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教与学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课堂教学就不会出现被动的局面。

化学课堂上,多数情况下要完成一定量的化学实验,部分实验耗时量大,还需要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这样往往造成课堂时间不够用,课时内容不能按计划完成,即使仓促完成,也是草草收场,师生被动应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内容安排适当,课堂上留有余地,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现象出现。再者,适度的内容,也可以给课堂留有余味,让学生有时间整理、归纳。

二、适度的课堂容量,利于问题的集中突破

想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太多的东西。 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时间非常有限,因而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内容安排多了,教师为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可能会造成满堂灌的结局。数量是价值的大敌,课时容量过大,看似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但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况且面面俱到的课也不是好课,所学知识学生不能即时领悟、巩固,易产生“夹生”现象,“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成了空口号,课堂教学贪多求全,但并不能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容量使师生集中精力,关注要点,突破难点,对知识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围绕一个重要化学概念,一道综合习题,内容集中了,时间充足了,教师就容量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利用各种方法,旁证博引,引领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探讨,最终水到渠成,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适度的课堂容量,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接受方式总有差异,课堂上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包括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认知方式,认知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有限的课堂容量,可以有效地保证上述诸多方面的落实。

笔者对曾经上的一堂公开课记忆犹新,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方法,题目是:在100ml 0.5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适量CI2,有三分之一的Br-被氧化,求通入CI2的物质的量。我先是引导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先强后弱的反应规律,学生写出所发生的反应:

2Fe2++CI2=2Fe3++2CI-, 2Br-+CI2=Br2+2CI-

后以三种方法解决该问题,分别是方程组法(设未知量列方程),电子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各由三名能力较强的学生板演,然后仍由学生自做讲解,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完成,学生获得了成功感,成就感,同时收获了自信心,教师只做一名主持人的角色,只负责穿针引线,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成果的取得,都是建立在课时容量适度基础上的。

四、适度的课堂容量,利于探究式学习的展开

化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判断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最好依据。有效的探究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本,能突出体现三维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而适度的课堂容量,可以使探究活动有计划,分步骤地展开。探究活动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教师要设计探究的环节、数量,深度和广度,如果课堂容量过大,任务过多,学生就会在探究活动中忙忙碌碌,无暇顾及情感体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容量迫使课堂快节奏,教师累,学生忙,甚至出现拖堂。长此以往,影响学生休息,也不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五、适度的课堂容量,利于教师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中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计划,以满足课堂的需要。而适度的课堂容量,给教师提供了调整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渗透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介绍化学史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愿望,责任感,使命感,这都需要时间。师生要交流情感,融洽关系,教学内容就不能安排过多,片面追求大容量、高效率,会使课堂枯燥单一而缺乏情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思维活动也不可能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诚然,松紧适度的弦才能奏出最悦耳的音乐。课堂容量大弊端多,但容量过少同样会使课堂教学做为不够,刺激量不足,部分学生“吃不饱”,课堂上会产生松懈现象,只有适度的课堂容量才能充分照顾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才会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小莉.化学课堂训练的有效策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夏淑萍.创造有意义的过程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下一篇:浅谈农村学生厌学形成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