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误差的研究

时间:2022-06-29 08:03:31

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误差的研究

【课题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JG00712JX21, JG00712JX19)。

【中图分类号】O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81-02

1.实验目的

(1)学习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并观察杂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实验仪器

焦利秤、砝码、细“■”形金属丝框、玻璃杯等。

3.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重要特性,存在于液体极薄的表面层内,是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将一块表面洁净的矩形金属薄片竖直地浸入液体中,然后轻轻提起,则其附近的液面在外界拉力下将呈现如图一所示的形状。

各力平衡的条件为:

F=mg+f (1)

式中,F是所施外力,mg为薄片和它所附的液体的总重力,f为表面张力。

实验中用如图二所示的“■”形金属丝框代替金属薄片,由于表面张力与接触面的周长成正比,故有

式中,比例系数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其值等于作用在液体表面单位长度的力,将(2)代入(4-19)式中,可得:

α=■ (3)

式中,l为“■”形框的长度,d为金属丝得直径。

由于l≥d,所以上式可简化为:

α=■ (4)

当在弹簧下端的砝码盘内加入砝码时,弹簧受力而伸长。由胡克定律知,在弹性限度内对弹簧所施外力F与弹簧伸长量x,就可算出作用于弹簧上的外力。

当把“■”形框挂在焦利秤的弹簧秤下端时,弹簧所受拉力为mg。当把“■”形框浸入水中再缓缓拉起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一部分液体被“■”形框带起形成液体膜,当所施加外力大于f时,被带起的液膜破裂,“■”形框脱出液面。再液体膜破裂的瞬间弹簧所受为F=mg+f (略去水膜自重)。此时弹簧所受的表面张力为f=F-mg。这一很小的作用力使弹簧发生形变x′,则f=Kx′。将这两式代入(4)式中,有

α=■ (5)

由以上讨论知,要测量表面张力系数α,只要测出“■”形框的长度l,弹簧的倔强系数k以及液膜破裂的瞬间由于表面张力引起的弹簧伸长量x′即可。

4.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仪器安装和调节

从盒中轻轻取出弹簧、小镜和砝码盘,装上焦利秤,调节三角支架的底座螺钉,使金属杆垂直,这时小镜C悬在玻璃管D的中央。调节G的升降,使“三线重合”,记下初读数。

(2)焦利秤校准

每次将0.5g砝码加入砝码盘中,每加0.5g砝码,调整依次旋纽G,使三线重合,分别记下x1,x2,x3……,直加到2.5g为止。再逐次减少砝码,每减少0.5g砝码,调整一次旋纽G,使三线重合,分别记下各次读数,将所记数据填入表4-4中。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k。

(3)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①将待测液体倒入洁净干燥的烧杯中置于平台上,并将“■”形框用酒精擦干净悬挂于砝码盘下端的小钩上,调节旋纽G使三线重合,记下读数x0。

②调节F将平台E慢慢升起,使“■”形框浸入液体中。然后用一手调节F使平台缓缓下降,小镜上的刻线液随之下降,同时用另一手调节G使三线重合,再使平台缓缓下降一些,重复上述调节,直到“■”形框脱出液体前始终保持三线重合,记下在“■”形框脱出液面前瞬间游标H上的读数x。

③在重复上述步骤共做6次,求出表面张力所引起的弹簧的伸长量x′的平均值。

④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出“■”形框的长度l,重复测6次,求出l。

5.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记录室温,测出实验前后的室温,取平均值作为液体的温度

(2)实验数据表格

注意:焦利秤调三线重合时,一定要两手同时操作F和G,并且动作要缓慢,可先练习几次,然后在正式进行测量。

实验时,“■”形框应始终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否则“■”形框拉出水面时液膜将过早破裂给实验带来误差。

焦利秤中使用的弹簧是易损精密器件,要轻拿轻放,切忌用力拉。

在测量“■”的长度时,游标卡尺不能夹的过紧,以免“■”变形。

上一篇:内容重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 下一篇:初中生科学学习困难原因及解决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