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务管理模式

时间:2022-06-25 07:19:44

试论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务管理模式

摘要:中国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经济转型已势在必行。转型期的财务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转型期的财务管理模式及要点,为企业把握机遇、发展壮大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转型 特征 财务管理 模式

纵观经济形势,中国正处于国际经济环境恢复缓慢、国内经济增长同步放缓的局面。

经济大环境正倒逼中国经济加速转型,从投资出口驱动型模式向内需消费型模式切换。我们看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GDP增速调整到7.5%,中央高层也在几次重要会议上强调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和保障在建项目以及“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强调了要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服务业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体现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容。可见,“十二五”规划目标正引导各方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相关机构的分析中不难看到,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式转变,经济增长趋势下行;二是投资转型,转向新兴产业和消费投资;三是消费升级,服务性消费是新增长点。我们在原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需根据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特征,完善并提升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筹划:

一、选择适合的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良好的集团财务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合理配置企业集团资产,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权管理”三种。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及适用性。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企业而言,集权和分权的合理划分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集团总部在迅猛发展的转型期保持控制力,另一方面也使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得到保障。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集权与分权的适度平衡:

首先,对于资金及预算管理须采用强力集权管理。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有效的管理在于把母子公司分散的现金集中起来,降低现金持有水平,保证集团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通常包括银行账户管理、资金预测、筹资管理等。而预算管理是体现财务控制力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母公司对预算的最终决定权以及预算执行管理的考核权等。在经济转型期,企业效益增长放缓,有效的集权管理将是企业“储藏能量过冬”的有力武器。当然,从集权管理的手段而言,通过ERP、资金管理软件或网银资金池等办法均可实现有效的管理。

其次,对于投资管理可采用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的管理办法。由于投资管理属于风险较大的决策层面管理,而集团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集团的发展方向,因此集团投资管理应倾向予采用集中管理。然而经济转型期的投资机会活跃,为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投资管理可以适度分权,即给子公司制定限额以下的投资额且采用报备制,当投资额总额或比例超过上限时,将由集团公司统一审批权衡。

最后,除了统一制度及核算体系外,日常财务管理及核算等工作采取广泛的分权办法,以鼓励子公司的积极性。

二、 建立盈利性与变现性平衡统一的业绩考核模式

财务管理的盈利性目标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民营资本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的变现性或者说资金的充足率越来越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在经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现金的管理目标甚至超越盈利目标,成为决定企业是否有能力继续生存或者有实力突破创新的关键因素。

比如近期处于政策调控风口浪尖上的房地产企业,潘石屹曾公开表示,银根紧缩,调控严厉,各房产公司财务状况相当恶劣,很可能出现一批公司在三四个月内陷入困境甚至死掉的状况。以身为以房地产为主业的16家央企之一的中粮地产为例,2010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锐减28亿元至-24.1亿元,资产负债率也异军突起达到历史峰值,显然,背靠中粮集团雄厚资金实力的中粮地产也陷入了一场日益紧迫的资金危机。我们看到,中粮地产从2010年以来通过发起地产信托融资、出让金融资产、通过子公司向银行借款等形式频频融资,然而由于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资产运转效率低,区区几个亿的主营收入难以负担百亿元的扩张费用,凶猛的逆市扩张与资金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缓解,并可能成为长期的资金链趋紧风险。因此,在经济转型大环境下,始终高度重视产业扩张或转型所需的资金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资金预警线及生命线的把控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当然,对于保守过冬的企业而言,资金的平衡往往更意味着企业是否能存活下去。

可见,企业在经济转型期无论是扩张还是“过冬”都对资金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尤其需要把资金管理的考核目标作为优先,制定不同业务需兼顾的盈利点以及资金回笼效率,设计相关KPI指标引导建立盈利性与变现性平衡统一的业绩考核模式,切实提升资本的整体运营效益。

三、打造适应经济转型期的财务能力模式

经济转型期的热点概念包括:促创新、扩消费、重低碳、轻资产,等等。从创新角度而言,创新包括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等,同时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大量崛起;从扩消费而言,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调控基调不放松条件下,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医疗服务、纺织服装,白酒,商业零售等行业将赢得市场极大亲睐;从重低碳的角度而言,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能够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和改善环境,因此重视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轻资产角度而言,由于实物资产积累速度的限制,非轻资产公司难以实现大幅超越自然增长率的增速,因此相比较而言,轻资产公司更容易出现资产的快速增长。

显而易见,财务管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需要与时俱进。与经济转型期特点相对应,财务人员应积极构建热点产业的财务能力,一方面可及时顺应企业经营发展所需,另一方面可及时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办法以保证财务管理质量。同时,积极开拓权益融资、债务融资等创新性渠道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还可从财务管理角度引导企业实行不同领域的创新以及推行轻资产运行等发展战略思想,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打造财务能力,可积极推行各项内训及外训工作,并与产业经营培训相结合。

上一篇:推行药品零加价政策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浅谈运用EVA实现国有房企的脱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