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2-06-25 04:16:15

构建高职“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 要】为全面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教育动态管理水平,此文率先提出了“就业后交互式服务”的新理念;并从牛顿定律和情感定律的角度,论证了支撑这一崭新理念的科学依据;为高职院校在优化招生计划、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就业质量等方面指出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 就业后交互式服务 教育模式

一、“就业后交互式服务”的理念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人才,就业后和学校之间鲜有联系。一方面,学校惯性地认为学生办完离校手续即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后续的跟踪和服务;另一方面,工作后的学生在遇到比较棘手的困难或问题时,也很少诉求于学校,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很多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其所在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效益。

长此以往,学校对于就业后的学生在哪里上班(所在城市、公司名称)、从事了何种职位、专业吻合度、负责了哪些项目、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运用状况、薪资待遇、晋升空间、价值实现、精神状态等一系列重要信息难以获取反馈,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缺乏了动态指导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职业技能训练、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市场一线资料。与此同时,就业后的学生在实际工作项目中遇到的专业难题、发展瓶颈、心理困惑、职业规划等方面也亟须母校整合软硬件资源给予帮助和解决,继而使他们能够顺利攻克难关,战胜自我,更有效地为企业开展工作、创造价值。

因此,为了打破目前这一尴尬局面,本文倡导创立一个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互利互助的后续服务平台,继而实现学校与就业生之间的互利互助、合作共赢,实现学校与企业以毕业生为纽带的优势互补、长效合作、共同发展,建立新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同时,为了凸显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育人特点,诠释这种相互服务是发生在学生就业之后的,并且,进一步激发服务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和受益领域,立体化交互实现其服务功能,最终把这种服务方式称为――“就业后交互式服务”。

二、支撑“就业后交互式服务”理念的两大定律

前文提出的“就业后交互式服务”这一新概念,至少可以从以下两大定律中找到有力支撑点。

1.牛顿定律――物理学原理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当两物体交互作用时,彼此互以力作用于对方,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此定律又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我们就业后的学生,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力,为母校改革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各种数据资料,为在校的学子们提供真实的工程案例,为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不断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学校也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为其排除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助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并且,学校助推就业后的学生的进步越大,发展越快,那么其就有更大的能力为母校提供越多的资源,越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反之亦然。可见,就业后的学生和母校之间的这种交互有利作用,符合牛顿定律的物理学原理。

2.情感定律――生物学原理

爱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生理和心理的驱动力。既包括主体对于事物的需要和依赖,也包括主体对于事物的一种正面有利的态度和情感。在生物体之间是一种有利的作用和反作用,有时是双向动态平衡的,有时是单向不平衡的。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诠释。

就业后的学生,因其在母校生活学习上的不凡奋斗历程,在情感上特别希望自己的母校得到良好发展,也都希望通过母校的校友资源拓展自己的发展事业,母校的强大会使其心理上感到骄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同时,另一方面,母校也以自己的校友发展壮大而感到情感上的肯定,就像自己的孩子取得了成绩一样感到光荣和自豪,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声望和社会地位。这种彼此相互依赖和生存的关系,有内在的情感需求,是一种双向动态、有利的作用和反作用,符合情感定律的生物学原理。

三、构建高职“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拟突破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结构转型,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社会亟须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了此类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近年来,为了培养出更多优质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苦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各院校在诸如校企合作、招生就业、教学内容、教材编写、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亟须新的理念和方法来突破当前的改革发展瓶颈。那么,构建高职“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可为专业招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我们的高职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就首先要求各院校一定要科学分析和合理判断各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行业发展前景,这对我们招生指标的确定具有基础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那么要了解这些状况,进而科学决策招生计划,就特别需要各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一线资料,诸如所在公司运营状况、个人薪资待遇、人才招聘计划等。通过“就业后交互式服务”,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为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可为全面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增添重要砝码

现在,各高职院校积极走内涵式专业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模式,我们可以从就业生那里得到大量的真实项目和工作案例,进而纳入课程教学当中,实现项目化实践教学,可为在校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增添专业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3.可为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开辟了新的路径

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就离不开一线企业的合作和支持,几乎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一定量的合作单位。但是,许多都是在人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领导更换之后校企合作就难以为继了。那么,我们通过“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建立以我们的就业生为桥梁和纽带的新型校企合作制度,更加便于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4.可为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新的思路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就业生参与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其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来模拟仿真或真正克隆。同时,可以通过就业生所在企业的项目生产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5.可为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构建“就业后交互式服务”教育模式,让广大校友把其所在企业或单位的人才招聘计划第一时间反馈给母校,母校可根据各企业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提前推荐毕业生进入该企业顶岗实习,双方满意即可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不仅大大提高了就业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减少了招聘成本。当我们的校友提供的就业信息比较多时,可筛选优质的企业名单和岗位待遇供毕业生选择,为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提供新的平台。

结语

总之,本文提出的新理念,有助于高职教育的动态管理和科学发展;也有助于高职院校超前掌握市场信息和相关状况,相关统计数据可以服务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有关工作;也为判断和预测地方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提供新的依据,指导国家人才培育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等;亦可引导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为提高国民职业素质、形成创新型国家等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2]谢名春,郭英,荀丽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

[4]郑雄.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

[5]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

[6]孟宝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4).

[7] 陶伟华.中国教育应确立“实践育人”的战略[J].新远见,2011(12).

[8]王媛.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上一篇: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下一篇: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