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数学知识特性实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

时间:2022-06-25 03:55:45

紧扣数学知识特性实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 数学学科是基础知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紧扣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特点,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知识特点 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受应试高考政策的影响和制约,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了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能上,重视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往往忽视教材知识中所蕴含的内在特点,使学生学习潜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双向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在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更要将教材内容所蕴含的知识特点进行有效的发扬和凸显,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学习能力获得进步和发展、学习思想品质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抓住数学知识生活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内在潜能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学习的助推器和永动力,学生对生活性问题情境具有能动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高中教育理念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使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和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平面向量知识与生活坐标确定位置的生活性问题、三角函数与货轮进出港口的时间的生活问题等,多向人们展示着数学学科知识中所具有的生活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就可以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并不遥远,产生亲近感。让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事例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到数学知识教授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知识的作用与意义,激发学生进行知识主动学习的内在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排列组合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投放信件这一生活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设置“现在有3封信,要放到6个邮箱里,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的生活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激发。

二、抓住数学知识内涵关联性,提升学生问题思维创新特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特殊共同体。任何一门知识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管是内在知识的相互联系,还是与其他知识的外在联系,都是十分紧密而又复杂的。数学学科知识同样如此。如三角函数知识、内在知识与初中二次函数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向人们展示着与物理学科的紧密联系等。数学知识的这种紧密联系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抓住数学知识内涵关联性这一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对教材要点进行系统梳理,找出本章节数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解答,指导讲解,认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解题能力增强基础上,实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抓住数学问题形式多变性,提升学生问题自主反思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从数学课程问题的内在特性,提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在进行反思解题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自主反思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开放性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欢乐。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和思路进行有效辨析,找出解答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创造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认清学习中需要加强和改进地方,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

四、抓住数学知识思想贯穿性,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思想品质

问题教学是学生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和运用的重要表现。教育学证明,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问题不断转化和数学思想反复运用的过程。可见,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之中,是数学知识中的“基石”,是学生获得能力的重要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由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型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多次孕育、适时渗透的过程,不是简单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认识结构主动建立,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开放性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作用,不断研究、提炼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的脉络,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使学生领会数学内在本质,实现学生数学解题思想品质的提升。如在单元复习时,可以通过整理知识点方法,也可以实时进行专题讲座形式,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内涵外延、作用功能。又如在“数列”知识学习时,利用图像在数列概念的引入及其简单表示方面有具体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有关问题的研究,都可以借助函数图像的背景来进行研究。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出示“在等差数列{an}中,a5=16,a16=5,求a21的值”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时,可以将an看作是一次函数y=kx+b,其中的d可看作是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5,a5)(16,a16)是图像上的两点,从而得出a21的数值。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和明细的认识和掌握,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思想品质。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基础上,做好有效教学这一文章,从而有效实现新课标下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再谈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备课与上课 下一篇:让数学教学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