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威旁乡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5 01:44:50

册亨县威旁乡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薯种选择、土质改造、整地、合理栽培、科学施肥等方面阐述了册亨县威旁乡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高产栽培;贵州册亨;威旁乡

中图分类号 S53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11-01

威旁乡位于贵州省册亨县西北部,最高海拔1 330 m,最低海拔950 m,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全乡耕地面积为724 hm2,其中水田356 hm2,旱地368 hm2,人均耕地面积约0.06 hm2,有林地面积近0.4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57%,年平均气温为14~16 ℃,雨量充足,气候温暖,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马铃薯等农作物。

马铃薯除含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外,还含N、P、K、Ca、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元素,是人们食用的首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的均衡需求也越来越重视,马铃薯已发展成为粮食、蔬菜、饲料和食品的农产品。长期以来,该乡广大农户利用宽阔、肥沃的土地和较好的气候条件种植马铃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但由于受传统的种植模式影响,农户在马铃薯种植中,广种薄收的现象普遍。为此,笔者结合专业知识,就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推广,提高了广大农户种薯产量,平均增产6 t/hm2以上,可增加农民收入9 000元/hm2,收入可达2.7万元/hm2,种植效益比其他 粮油作物高,经济效益较好。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薯种选择

根据册享县威旁乡的气候和土质情况,适宜种植合作88、会-2、威芋3号、费乌瑞它、坝薯10号、大西洋、克疫85等品种[1-2]。

2 土质改造

马铃薯的种植,需要较好的土壤土质条件。为此,在种植前,应对土壤的pH值进行检测,若pH值在5.5左右,可不改造土壤;若pH值在4.8以下,需改造土壤,施用石灰4.5 t/hm2,使土壤pH值在5.5左右。若pH值在7.0以上,则该土壤不宜种植马铃薯,会造成播种后有些品种不能出苗。

3 整地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户忽视对土地的整理,将马铃薯直接植入杂草、灌木丛生的硬土、板结土中,严重降低薯种成活率,即使成活,因杂草、灌木抢肥,马铃薯长势较差,产量极低。为此,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整地,既可提高成活率,又能增加产量。即采取用牛耕或机耕翻土方法,将土翻成大块,然后耙平锄细,清除土壤中石头、树根、杂草,使种植地无杂物[3-4]。

4 合理栽培

4.1 单芽繁殖

单芽繁殖能提高马铃薯的繁育系数,其方法是把马铃薯种进行切块,每1个薯块上要保留1个芽眼,再把这个芽眼平均切成2个小块,要保证每一个小块都有1/2的芽眼和1个完整的副芽,每个小薯块就成了1粒薯种,即可进行种植。

4.2 苗栽

马铃薯苗栽是将马铃薯整个植入土中,使种薯生长出数棵幼苗,当幼苗长至7 cm时,将每棵幼苗连根分开,进行单株栽培。

4.3 芽栽

马铃薯芽栽方法是该镇农户使用较多的一种。一般在播种的30 d前后,选择无病、无斑的马铃薯种薯铺在贮藏室,厚度为25 cm(不能堆放),提高贮藏室的温度,并喷适量的水,使其潮湿即可,从而促使种薯萌芽。当芽高8 cm左右,将芽分开,清除纤细芽、褐色病斑、坏死条斑芽和薯块,其余的芽即可栽植。栽植时,先整地打窝,施农家肥,然后将薯芽移栽在窝中,浇入少许适量的水,盖上5 cm厚的细土即可[5]。

4.4 扦插栽培

马铃薯扦插的繁殖系数很高,农户多用此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马铃薯苗高25 cm左右时,从其生长点以下8 cm左右处掐尖,使其生长出侧枝,在侧枝生长出5~7片叶片时,再从每个侧枝基部的第1个叶片处剪下来,并将每个侧枝分别切成5 cm长的段条,然后进行育苗和移栽。

5 科学施肥

在马铃薯的施肥过程中,坚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适当追肥的原则。一是将农家肥腐熟后作基肥施用,基肥主要为农家肥,并配套施入磷钾化肥,以改善土壤土质,促进薯苗生长和结薯。二是结合马铃薯生长时期追施氮肥,以起到保苗的作用。对马铃薯以施农家肥23 t/hm2、复合肥825 kg/hm2作底肥,钾肥160 kg/hm2作追肥,生长发育较好、产量高[6]。

6 参考文献

[1] 刘全武,崔圣贵,鲁迪球,等.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2):54-56.

[2] 刘苏,马瑞,徐莺.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9):13.

[3] 张学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48.

[4] 郑龙川.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0(3):145-147.

[5] 黄浩清.冬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5):25-26.

[6] 张爱军,胡秀凤,常顺强,等.高寒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07-109.

上一篇:积雪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板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