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时间:2022-06-25 12:40:11

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已开展多年,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鉴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也应有别于其他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在评价内容、评价模式等方面充分考虑课程特点,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给教师反馈更有价值的教学信息,真正达到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主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武清宇(1965-),女,山东肥城人,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规划课题项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CWZJ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220-02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校本科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指普通高校组织本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1]学生通常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对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和教师自评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

国外学生评教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成为黄金时期,大量高校开始进行系统的学生评教,相关理论研究也掀起了新的浪潮。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已逐渐进入正规发展阶段,大多数高校开始实施学生评教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学生评教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得到了普遍认可。与其他主体的评价相比,学生评教是唯一一种被完整地、严格地论证过有效性的教学评价方式。[2]

但是在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绝大多数高校对所有学科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学生评教的形式均为评价量表,信息渠道单一;评价指标内容超越学生的理解水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时机滞后,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学时数多、影响面广、学科特点明显,一直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探索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确立学生在评教中的主体地位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育应当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具体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最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语言的输入、吸收和输出。其中,语言的输入和吸收过程是学习、消化的过程,而输出过程则主要反映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由此可见,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语言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2.现代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不仅要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态度。[3]而语言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部(2007)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和方法,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也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学生评教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引导到致力于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

3.学生能力的可靠性

首先,高等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人,且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在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完全可以客观、准确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其次,课堂教学评价应对课堂教学原生态进行客观评价,即对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4]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了全部教学活动,他们是唯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亲历者和观察者,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的好坏等最有发言权。在教学评价的多种资料(教师自评、同行专家评议、学生评教等)的来源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最客观、最有价值。[5]而其他评教人员大多只是象征性地听几次课,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难以做到全面、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绝对主体,是教师自评、同行专家评议无法替代的。而且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众多,普遍性较强,从统计学角度上说,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师生互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同样,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评教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评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首先,学生应参与评教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目前学生评教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在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教学管理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的,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评教指标内容应由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共同参与制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和意愿,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高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评教的评价指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教工作的效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具体评价内容应尽量体现语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内容描述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的、课程大纲的执行情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教材选用是否合适等很难做出评判,而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态度、讲授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教学效果、师生互动等基本都能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另外,各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通常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对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存在滞后现象,很难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的目的。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真正达到以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构建灵活、多样的学生评教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这一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师的授课目的不在于讲授多少语言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培养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等级评价表,评价渠道单一;[6]评价标准的设计相对都是固定模式,以定量分析居多,其指标体系结构性强,指标项目详细。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开放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其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价值非常有限。语言教学属于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单纯用数据等资料进行评价,无法全面地揭示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也很难真实地体现出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评教应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研究是对事物的量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统计等方法,并结合已有的量化资料对事物进行客观研究,以揭示事物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定性研究是对事物的质的分析和研究,是在相对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大多以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评教的过程中,除了设计科学、全面的评价量表,获取数据,应用定量分析法进行研究外,还应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如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与教学质量、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属于物质现象,适宜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等则属于精神现象,适合使用定性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只有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完整地研究教育现象。[7]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学一线的教师、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学生更应该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以及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采用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语言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

2005,(1),50-53.

[2]顾瑶韵.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11):13-17.

[3]吕银芳.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探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21-23.

[4]丁朝蓬,梁国立,Tom L.Sharpe.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10-14.

[5]刘洁,陈怀楚.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2):17-20.

[6]蔡敏,张丽.大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3):69-73.

[7]付瑛,周谊.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4,(2):9-11.

上一篇:我爱的天空是蔚蓝 下一篇:高校研究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