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汇率和贸易平衡问题

时间:2022-06-25 12:38:28

浅析我国的汇率和贸易平衡问题

摘要:2005年全球经济面临失衡,2006年又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直至2007年,这一状况仍未有所转变。一方面是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尤其是我国的双顺差现象严重。文章试从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入手,探求其内在形成机制,寻求解决之道,并针对长期以来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寻求我国的贸易失衡与汇率的关系。

关键词:有效汇率;贸易平衡;双顺差;协整分析

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和客观的评价,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缓和。但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失衡,尤其美国双赤字更加严重的情况下,我国贸易出现双顺差,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我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使我国汇率改革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相对黯淡了不少。时至今日,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连创新高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引起不少学者所争论。

一、我国贸易不平衡现状及成因分析

1998~2004年,中国贸易较为平衡,年顺差200―300亿美元;2005年顺差突然扩大到1019亿美元,贸易不平衡急剧扩大,2006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一直不断加大并延续至今,今年6月份贸易顺差额为269.1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8月贸易顺差又达到249.74亿美元,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可以看出我国贸易不平衡形势之严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国“双赤字”问题,而美国的“双赤字”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的结构问题,特别是美国储蓄和投资的失衡。理论上,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差就等于外贸的差额,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低于这个国家的投资,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有外贸的逆差,就美国而言,美国应提高储蓄率,只有这样国际收支不平衡才能解决。因此分析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纯汇率因素所为。

(一)我国双顺差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我国决定利用外资的时候恰恰是拉美债务危机发生的时候。为防止我国出现类似情况,我国政府决定利用外资时,不采用借款,而采用直接投资(FDI)引入外部资本和技术。

(二)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大,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国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及资本品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

(三)中国的高储蓄率和欧美的低储蓄率,是导致中国对欧美高顺差的主要原因

麦金农教授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和欧美的低储蓄率(而且差异很大),是导致中国对欧美高顺差的主要原因,他强调要重视从储蓄率角度来观察失衡问题。我国的储蓄率太高是最根本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储蓄率高达40%左右,而美国的储蓄率通常在5%以下,有时甚至为负储蓄率。

二、对我国汇率变化与贸易平衡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一)基于弹性理论的分析

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具备改善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其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当EX+EM>1时,其货币贬(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增加(减少),进口支出减少(增加),贸易收支逆差(顺差)减少,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当EX+EM=1或EX+EM<1时,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会分别导致其贸易收支差额不变和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

不少学者通过对我国进出口弹性的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接近1,基本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厉以宁,1991;陈彪如,1992;张明,2001;谢建国、陈漓高,2002;殷德生,2004),如:张明通过对1985~1998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0566和-0.0057,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仅为0.0623;殷德生(2004)的研究结果是,中国的进、出口弹性也仅为0.0112和-0.5689。按照上述结论推断,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

另一些学者计算出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戴祖祥,1997;范金,2004等)。但是,马歇尔―勒纳条件通常对贸易小国适用,而对开放经济大国却未必适用,因为对于开放经济大国而言,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和政策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范金就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不适用于中国,其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促使我国贸易顺差的进一步增加。

(二)基于实证文献的分析

张静在其博士论文“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中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人民币真实汇率偏差与中美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估计的中美进出口增长率的联立方程组表明,人民币真实汇率偏差并不是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国内外的需求变动才是影响中美进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脉冲响应和情境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以上的结论,并且说明汇率偏差如果被人为的调整,将会使中美增长更趋平稳,但并不会从根本上促进中美贸易。

三、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作实证研究,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5.0。本文采用的数据为我国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其中,汇率采用的是实际汇率,并且取对数,实际汇率的计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美国经济分析署的有关数据并参照许少强等《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中的计算,用RFE表示,我国的贸易差额用TB表示,单位亿元。

(一)协整关系检验

利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分为具体的两大步骤:第一,利用单位根检验确定时间序列TB和RFE的平稳性。第二,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协整回归,并对残差ECM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ECM系列平稳,则表明TB和RFE具有协整关系,给出两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否则,TB与RFE不存在协整关系。

1、单位根检验。在经济计量分析中,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被称为协整关系,协整理论是计量经济学中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会引起虚假回归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在回归分析前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根据协整检验的步骤,首先必须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中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检验结果见表1所示)。

由检验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TB与RFE两个变量均表现出非平稳性的特征,但是一阶差分经检验后表现出平稳性的特征,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TB~I(1),RFR~I(1)。因此他们满足构造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2、EG协整检验。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TB=5759.12-1032.42*RFE

(2.01) (-1.74)

R-squared=0.12

Adjusted R-squared=0.04

DW=0.4

F=3.011387

由回归方程可以得出:ECM=TB- 5759.117545+1032.416122*RFE

由表1所示的ECM的单位根检验的结果也可以看出,ECM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因此,TB与RFE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是Granger于1969年提出的,后又经过Hendry、Richard等人发展完善的一种检验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经济变量X、Y在包含过去信息条件下对Y的预测效果要好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的预测,即变量X有助于变量Y预测精度的改善,即称X对Y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经过格兰杰因果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显示,当确定5%的显著性水平时,且滞后期数分别取1―3期时,都接受零假设,即TB不是RFE的Granger原因,RFE也不是TB的Granger原因。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对我国贸易差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无论从相关系数(-0.35)上还是从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上都显示不存在密切相关性,而且分析均显示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也就表明了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我国的贸易差额影响十分有限,因此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节我国贸易差额的有效手段,美国等对我国汇率的指责也是毫无实证根据的。诚然如此,但也得出启示,要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我国的贸易差额,为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做出应有的大国贡献。

(一)进一步加快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扩大浮动区间,继续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不失时机的推进外汇市场进一步改革,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主动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既可采取现货交易也可灵活采取远期、掉期等交易方式,进一步做活境内的外汇市场。

(二)积极落实并长期坚持内需主导的战略,增强国内市场的自我吸收消化能力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已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如何合理利用我国高额的储备及合理的储备规模成为国内积极讨论的热点。鉴于目前的国内消费不足,应将一部分外汇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譬如解决体制转轨中的历史痼疾、社保缺口、重大基础设施、科研、人才等方面的战略投资,以降低国内储蓄率,增强自我消化能力;另一方面也利用了目前的高额储备,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坚持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引入外资要有战略性安排,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改善国内融资体系和放开境内各种市场化融资工具的限制,让企业的资金需求尽可能在境内得到满足,同时宣传和方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减少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替换后的收益代价。

(四)应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

无论是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看,还是从保证当前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前提是我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同时,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既稳定增长又不至于产生资产泡沫,必须加强海外房地产资金流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对于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管理。近期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务危机,更在此问题上给予了我们警示。

参考文献:

1、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2).

2、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国际研讨会综述[J].国际经济评论,2006(1-2).

3、张明.人民币贬值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1).

4、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4(11).

5、范金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J].管理世界,2004(7).

6、任兆璋等.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4(11).

7、欧元明.汇率与中国对外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9).

8、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上一篇: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原因之分析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