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探讨

时间:2022-06-25 12:27:21

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探讨

摘要:市政道路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养护与维修技术将直接关系着现代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常见的损坏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了市政道路裂缝问题的成因和维修方法,最后阐述了市政道路的养护技术,以期为相关技术和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设施,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和城市发展的质量。然而由于现代交通运输量的剧增和管理养护的缺陷,使得大部分市政道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加强有关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技术的探讨,对于提高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政道路常见的损坏问题

现代市政道路多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市政道路路面的损坏种类和类型繁多,且以多种形式的损坏现象同时出现,比较常见的有:

1、泛油

泛油是指在温度较高的天气状况下,沥青面层多会出现发软现象,以致出现一层黑亮沥青的表面,这时的沥青面层粘结力都比较低,在车轮碾压作用下很可能会出现坑槽问题,而被带走面层材料回落处会形成油包问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沥青用量超出正常规定范围或沥青材料热稳定性较差等。

2、车辙或深陷

车辙是指垂直变形引起的路面沉陷,当整体路段土基强度严重缺乏时,路面会产生带状凹陷的问题。在温度较高的天气状况下,在车辆的重复应力作用下,沥青面层会形成较大的累积性永久变形,继而形成较大的车辙。深陷是指路面发生部分下凹的问题,其形式可能网裂或裂缝,也可能是整体下凹,其产生原因可能是土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性能不良、厚度较低或路面强度不足,施加在土基上的压力超出了土基的正常承受范围,由此引起的强烈垂直变形造成路面塌陷。[1]

3、坑槽

当车辆重复碾碎、磨损或面层材料粘结力较低时会引起粗料暴露、细料散失,继而造成各部分骨料间连接作用丧失而发生大范围的散开问题即为松散,松散问题的扩大就会形成较为严重的坑槽,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修补养护措施就会引发整体面层的破坏。

4、裂缝

裂缝是市政道路中最常见的问题,其常见类型有网状裂缝、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和横向裂缝四种。

5、推移

推移是指道路面层材料沿行车方向形成的隆起和推挤,严重时会形成波浪的问题。它是由行车过程中形成的振动力、垂直力和水平力共同作用在面层材料而发生剪切性破坏导致,一般在公共汽车站或交叉口等水平力较大的部位出现。另外在高温状态下也容易发生此种问题。

二、市政道路裂缝问题的成因及维修方法

1、裂缝成因

裂缝是市政道路损坏问题中最常见的,其不同形式的裂缝产生原因也是不相同的。

(1)不规则裂缝与网状裂缝的形成原因

由于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沥青面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从而引起不规则裂缝;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面层材料组织不合理,使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或实际的交通运输量超出了道路承受力的设计范围,都会引发网状裂缝或不规则裂缝;沥青路面由于运行时间较长而出现不均匀的老化,或路面基层整体强度出现不同性质等缺陷等也会造成不规则裂缝或网状裂缝。[2]

(2)横向裂缝形成原因

由于冬季气温下降较快,其较大的温度差异引起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而形成横向裂缝;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基层或路基的上下层接缝之间搭接量较少或出现重叠而形成横向裂缝;路基、基层发生不均匀的冻缩或干缩形成裂缝,反映在沥青路面上形成横向裂缝。

(3)纵向裂缝形成原因

如果新建市政道路中的路基一半是由填方,而另一半是挖方,在正常施工中又没有按照规范工艺及要求进行处理,就会导致自然沉降问题,在长期的行车作用力下就会造成裂缝;市政道路在改建过程中对于新旧道路的处理没按照正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以致路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滑坡,进而造成裂缝;沥青混合料在进行摊铺施工时,接缝处理未按照适当技术规范进行,引起面层压实度不足或路面渗水,在长期的形成作用力下就会造成裂缝;由于前期碾压过程不均匀,使新建市政道路的基层或路基部分两侧密实度不足,而造成路基或基层强度和承载力不够,导致纵向裂缝。

2、维修方法

(1)对于由于路面超出使用寿命、沥青性能不足、油层出现老化等原因造成的较大面积的不规则裂缝或网状裂缝,如果基层强度仍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法进行维修:单层沥青表面处理;改用性能良好的沥青薄层罩面;改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采用封层厚度在3~5mm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在处理横向或纵向裂缝时,可以根据裂缝的宽度分别采取以下技术方法进行处理:裂缝宽度在5mm的范围内时,先将裂缝中的尘土和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粘稠度较低的温度较高的沥青灌入缝内,确保灌入深度为缝深的2/3,,将已经筛选好的干净细砂或石屑填入缝中并进行捣实处理,最后把遗漏在缝外的砂、石屑和沥青清理干净;当裂缝宽度在5mm的范围外时,先将已经松动的裂缝边缘进行清除,然后清理缝中的杂物和尘土,最后将拌合均匀的温度较高的沥青混合料按照规定分层进行灌注,灌注完成后要进行充分捣实。[3]

(3)如果路基出现严重翻浆、基层和路基强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形成了较大的龟裂,则应当先处理好基层在重新制作面层。

(4)如果是在温度较高天气出现较大部分的能够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以进行一定的养护而不用进行维修处理。如果是出现的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以采取两种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使用粘稠度较低的沥青沿裂缝方向进行涂刷;先清理裂缝及裂缝周围的尘土和杂物,然后将少量沥青在裂缝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再将厚度在2~5mm范围的干净细砂或石屑铺洒在道路表面,最后进行充分的碾压。

三、市政道路的养护技术

1、沥青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型封层技术,其能够有效的处理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使路面额防磨、防水、抗滑和平整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具有节省成本、施工周期短、环保节能等优点,能够大幅度的恢复和改善路面的基本功能,在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中比较常用。通常在热胀冷缩和交通量剧增的共同作用下,沥青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且油层会逐渐向碳质或胶质转化,其路面的强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都会不断下降,可采用路面再生密封的方法对路面进行涂刷处理,其能够充分补充沥青中所需的油份,使老化沥青的活性重新恢复,从而提高路面的性能。[4]

2、薄层罩面

薄层罩面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其能够恢复已经发生老化的路面的活性,提高其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并对路面的轮廓重新校正,改善路面的强度性能。薄层照面的施工方法就是将一层厚度在2.5cm左右的热沥青混合料铺设在原有路面上,其施工中的难点是由于厚度较低使冷却速度较快,而又不能使用振动压路机,因此不容易达到规定要求的密实度。在薄层罩面施工中应当尽可能加强压路机型号和碾压工艺的选择、改善温度控制条件、采取恰当的混合料设计,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

结束语:

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市政道路能否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技术和养护人员要加强对市政道路易出现问题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各种损坏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加强新型养护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逐步改善道路工程性能指标、提高道路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峰.公路养护的施工工艺及安全管理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3,06(10):61-62

[2]冯益明,吕剑旺,钱枫.浅谈市政道路沥青面层的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35):57-58

[3]游江涛,张浩.加强公路养护,构建平安交通――公路养护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3(14):74-75

[4]陈新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技术[J].商品与质量. 2011,12(29):62-63

上一篇:浅谈消防电梯的应用前景及其轿厢部分的设计要... 下一篇:浅析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