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报纸SWOT分析

时间:2022-06-25 11:34:10

新媒体背景下报纸SWOT分析

摘 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报纸带来威胁,本文运用辩证思维和SWOT分析法,试图分析报纸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结合媒介发展史可以看出,各种媒介在竞争的同时还有共栖的特征。因此,在此背景下报纸不会消亡,《南方都市报》就是其中一例。

关键词:新媒体;SWOT;南方都市报

1 引言

2001年夏,根据自己绘制的“日报读者数散点模拟图”,菲利普?迈耶预测报纸将在2043年消亡。[1]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报纸发行量减少已初现端倪。法英日等国的大报发行量每年都呈下降趋势。据美国发行量审计局2009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报纸行业每天销售4400万份报纸,比1940年迄今的任何时候销售量都要低。[2]与报业发行量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媒体受众的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至此,报业已陷入寒冬期:

读者数量、结构发生变化。近年来,受众逐渐倾向于从网络中获取新闻信息,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受众更倾向于新媒体。据CTR研究数据表明,2010―2011年间报纸读者流失了近350万。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越来越难吸引年轻受众,据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美国30岁以下人群中有65%的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报纸只占21%。此外报纸广告额也逐年下降。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广告商发现了可以更精准的投放广告,因此报纸逐渐遭到冷落。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540亿元,同比增长40%。而据CTR媒介智讯的趋势数据,2014年报纸广告降幅达18.3%。

面对新媒体高歌猛进的形势,一时间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对报纸进行了SWOT分析,以期论证报纸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2 SWOT分析

2.1 报纸的优势

第一,报纸内容权威、具有原创性。网络媒体虽然资源丰富,但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不准确信息可能会造成受众的惶惑和疑虑,此时,大多受众会选择报纸来打消自己的疑虑。力求内容精品化的南都就较具有权威,从早期的戴安娜专辑、孙志刚案件等到近年的任建宇案、唐慧案、王立军案等,南都视角独特用词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南都特色,宣传了南都品牌。除了关注社会,南都在娱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如文章出轨事件,最初是南都娱乐周刊首推“周一见”后,大量网站对这篇报道进行转载。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媒体,信息的原创性是网络媒体的软肋。第二,易保存、可重复。网络传播具有虚拟性质,而报纸则具有较好的保存性。有些人在阅读报纸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剪裁、收集信息,这样,在下次需要时就可重复阅读。

2.2 报纸的劣势

首先,时效性不强。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实现了以秒计时的更新速度,而报纸经过一系列采编流程后,新闻已然成为旧闻。其次,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报纸的主要表达方式仍以文字为主,表现形式相对于网络显然要单调得多。在网络里,读者可以自由发表观点,甚至可以自由新闻。而这些都是报纸做不到的。第三,价格相对较高。诚然报纸的售价普遍不算高,但是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免费获取新闻,因此越来越少的人不再会为新闻付费。第四,利用新媒体的手段较为死板。以南都为例,其官方微信微博都过于依赖母报,其内容也只是报纸内容的摘要,信息形式比较单一。此外与受众的互动较少,更倾向于信息的单向传播,新媒体互动优势被削弱。

2.3 报纸面临的威胁

报纸的威胁主要来自新媒体的优势。首先,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追求“短平快”,为了节约时间,人们更愿意浏览网页新闻而不是翻看报纸。其次,网络免费思想对付费报纸造成了冲击。再次,今天的社会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用户通过网页、App等可以定制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甚至可以通过VR技术实时感受新闻,而报纸则相形见绌。

新闻同质化。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出现独家新闻的几率越来越低,如何在同行之间脱颖而出也是十分必要的问题。如南都则面临着《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多家本地的纸媒的竞争。

2.4 报纸的发展机会

杰克?富勒认为:“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所以,人类传播的历史是传播系统的复加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由一种系统转向另一种系统。”[3]从媒介发展史上来看,各种媒介在竞争的同时还有共栖的特征:首先,传统四大媒体更多的是共同发展而不是此消彼长。其次,大多数受众不只接触一种媒介。美国在线发行人协会组织的“世代传媒研究”调查发现,18-34岁的调查对象常常将不同媒介串联使用。[4]再次,海量信息模式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烂尾新闻。由此可以断定,新媒体的出现不会使报纸就此消亡,这将是两者互助前行的最佳时期。南都在此背景下抓住机会,做了一系列改变:

1.数字化之路。2006年南都迈出了数字化的第一步――奥一网正式上线,初步实现了报网互动;但其呈现的内容只是停留在南都纸质内容的延伸。2007年,南都又推出了南都网,这是奥一网的进一步延伸,是其报纸数字业务集成平台。同年南都手机报上线,其一天三次滚动发送彩信版新闻,首开国内先河。2009年“南都视点・直播广东”开播。这档节目基于南都深度、时评等品牌栏目,使报纸内容与广播相结合,从而变成了可以聆听的报纸。2010年南都推出智能手机阅读器,每天不间断的更新新闻内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阅读。2.自身改版。在新闻内容上,南都不仅涉及范围广泛,而且试图做到近民可读。例如2012 年两会期间,南都“亿像素”在微博上引起热烈讨论。在这次报道中,南都用更清晰的图像,更密集的信息,展现了两会的实况,更改变了以往枯燥单调的会议新闻报道模式。2016年12月7日,南都又一次改版,增加了政经观察类分析、创业咨询等板块,并恢复深度版。3.重视人才。报纸的转型不仅要求报纸的变身,更要求媒体工作者的与时俱进。南都一方面不断完善合理的稿酬制度,激励记者写稿热情;同时于2005年创立南都奖学金,用于奖励国内拥有新闻理想,并积极参与传媒实践的优秀在校大学生。这不仅激励了年轻一代从事新闻业的热情,为南都储备了人才,同时也为其品牌价值起到了宣髯饔谩

3 总结

通过SWOT分析及南都改变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虽然给报纸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伴随挑战的还有机遇。报纸的冬天会过去,但通往春天的道路上不是山明水秀,而是布满泥泞。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4

[2]发行量审计局:美国报纸发行量下跌10%.广告买卖网.2009年10月28

[3]靳生玺.电视业最后的生存之道[J].China Journalism Review (CJR),2007,(12)

[4]张咏华.网络挑战电视――解读国外两份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4,(11):18-20

[5]李青华.媒介融合时代我国都市报报网互动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张璐(1992-),女,甘肃陇西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高怡(1995-),女,甘肃岷县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

上一篇:砂场洗砂泥浆区路堑边坡的逆作工法研究 下一篇: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