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36例

时间:2022-06-25 11:33:32

自拟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36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60

摘 要 目的:观察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36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结论: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之风寒犯肺型疗效确切。

关键词 自拟慢咳方 感冒后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当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2009年2月~2011年6月应用自拟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7~64岁,平均29岁,病程3周~6个月。

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1],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逝后,咳嗽仍拖延不愈,病程>3周,咳嗽突发,多在夜间发作,可因吸入刺激性气体、冷空气、油烟等诱发,有时伴有咽痒,胸部X线检查正常。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风寒犯肺证[2],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引咳,气道痉挛,遇冷、热刺激、过敏及异味刺激诱发等,舌苔薄白,脉紧或紧或弦。

治疗方法:慢咳方组成为荆芥10g,防风10g,麻黄5g,20g,桔梗5g,蝉衣10g,地龙10g,徐长卿10g,杏仁10g,大贝10g,牛蒡子10g,甘草10g。水煎取汁200ml,100ml/次,早晚分服,日1剂,5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3]:①痊愈:1~2个疗程咳嗽症状完全消失;②好转:1~2个疗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2~3个疗程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临床疗效,痊愈2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讨 论

感冒后咳嗽被中华医学会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将其列为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其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后,咳嗽缠绵不愈,这类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常伴有咽痒,痒即咳嗽,且遇冷热、异味等易诱发,故多呈阵发性、反复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由于临床上对该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常被误诊。现代医学认为感冒后咳嗽主要是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气道功能失调,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引起咳嗽经久不愈,常规消炎、止咳治疗效果不佳。祖国医学在慢性咳嗽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辨证论治咳嗽,主要将其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其中外感咳嗽又以风寒为主。《景岳全书》言“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道出了外感咳嗽绝大多数源于外感风寒,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不利为其病机。目前认为感冒后咳嗽多为风寒之邪外侵,肺失宣降,邪阻肺络,气道挛急所致,临床上表现出风邪的致病特点,如“风邪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风邪为患可致疹痒”等。《景岳全书・杂证漠・咳嗽》言“外感之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所以治嗽但治以辛温,其邪自散”,道出了外感风寒之咳嗽主要治则以辛温发散为主。结合其病机,感冒后咳嗽治则当以疏风散寒、解痉止咳,在此基础上加用搜风通络之品,可使风邪外达,肺气得以宣发,清肃之令得行,气道得以通利。本文自拟慢咳方中荆芥、防风疏风解表,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润肺止咳,大贝、桔梗宣降肺气、止咳化痰,桔梗还是舟楫之剂,载诸药上浮。蝉衣、牛蒡子祛风利咽止痒,地龙活血通络,以奏搜风通络之功。全方具有疏风宣肺、润肺化痰、解痉止咳之功效,本方切中病机,故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9):608-613.

2 ,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2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77.

上一篇: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下一篇:电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