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时间:2022-06-25 10:09:48

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摘 要】分析英语语法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 语法教学 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39-02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我国的盛行,语法教学就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因为忽略交际能力的培养遭到全盘否定。有人认为学习语言能够交际就足够了,语法无足轻重。甚至还有人认为语法可通过各种交际活动被学习者主动习得,因此没有必要学习语法。诚然,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较之以前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能忽略的是,学生的语法意识减弱了,语言的准确性降低了。此外,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交际教学法存在误区。实际上,交际教学法不仅没有忽略语法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了语法的重要性。大量的研究证明,语法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地位不应弱化而应得到重视。本文探讨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受交际教学法的影响,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培养的学生的交际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但同时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率降低了。究其原因就是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法知识匮乏,语法意识弱化,已经成为很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要学好一门语言,学习者必须掌握这门语言的组织规律,即语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遵守语法。笔者曾通过听课以及交流的形式,了解到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大多数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语法知识,在课堂上,对一些复杂的长难句子,不是从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入手,而只是把句子翻译成汉语让学生去理解。还有一些教师过分注重语篇结构的理解,而忽略了组成语篇的句子结构的讲解。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在初中、高中阶段学过语法了,他们应该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因此,课堂上没有必要再讲语法。确实,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应该掌握了应有的语法知识,但是受交际教学法的影响,在初中、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概念已经淡化,学生的很多语法知识是靠题海战术来巩固的。事实上,他们的语法知识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此外,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都不同于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保障就是语法。没有语法的指导,表达的准确率就会下降,交际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流利能力,更应通过加强语法教学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从而提高综合外语能力。

二、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

基于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加强语法教学势在必行。但是,加强语法教学不是要走传统语法教学的老路,即过分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而是通过加强语法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众所周知,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提高语法能力,即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将语法知识转换成为大脑潜意识的能力。学习者可凭此自动地产出语言或自动监测所产出的语言。因此,语法能力实现的前提就是学习者有要把语法知识转换成潜意识的能力,这种潜意识的能力就是语法意识。

Rutherford 和Sharwood Smith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认为要使语言习得发生,学习者必须自觉地注意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及其体现的意义。增强语法意识就是使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目的语的具体形式特征。Schmidt也曾指出注意本身不能保证习得,但是注意是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由此可见,英语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只有适当地引起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有效注意,即帮助学习者培养语法意识,才能保证语言习得的发生和语法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语法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法能力。只有对语法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有的放矢地、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形式上,帮助他们自觉地注意语言的正确形式,慢慢培养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时有意识地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来约束和监督语言的输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差异性,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以及表达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如果学生具备了自觉地注意语言准确性的意识,他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就会自觉地用所掌握的语法规则去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出,这样就会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保证高质量交际的完成。同时,只有具备了语法意识,才能实现语法内化,预防僵化的产生。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英语语法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此笔者简单介绍几种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和尝试的教学方法。一是语法发现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是语言规律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自我知识的创造者,Ellis语法发现法可以帮助学生重点掌握一些语法难点: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再引导学生注意某个语法形式的用法;系统讲解相关的语法规则,再要求学生使用该语法现象进行练习。众所周知,动词的现在分词一直是学生语法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分词的用法,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现在分词短语标注出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语篇系统地讲解现在分词的句法作用。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法知识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语境,让学生用现在分词表达出来,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现在分词的目的。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反复进行的,当课堂上出现学生难掌握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语法发现法有意识地引起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意,通过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透过现象去归纳规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增强语法意识任务教学法。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教师在语法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即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又能通过为学生提供与此相关的交际活动来练习语法,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得到有效的统一。例如,讲解动词不定式的用法时,语法知识讲解在先,然后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交际语境:Mary看到一个小男孩偷了一个路人的钱包,于是她就上前追上他,劝说他把钱包还给人家。但是小男孩拒绝归还,Mary只好报了警。在这组对话中,要求学生用到seedo sth、persuadeto do sth、refuse to do sth等不定式形式。通过这样的交际语境,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动词不定式的用法进行练习和巩固,既避免了语法操练的枯燥乏味,又体现了形式和意义的有效统一。三是演绎法。有些语法知识可采用演绎法。例如因为学生对独立结构不是特别地了解,所以可以先从讲解独立主格结构的句法作用入手,来加深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四是归纳法。有时也可以用归纳法让学生去体会语法,通过语言现象去归纳语法规则。比如讲解主谓一致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各种例子,让学生归纳出主谓一致的三个原则。实际上,语法教学没有定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为原则,采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语法的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以表达意义的工具。通过加强语法教学,可以有效地处理好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关系,但同时,我们还不能忽略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语法和语用的关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张绍杰指出: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是由内部关系组成的抽象系统,这种系统为人类使用语言创造意义提供了资源手段。语用是以交际目的为指向的具体语言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实现某一交际目的必须借助于语法的手段,或者说意义的表示是通过形式实现的,所以语用是语法在使用中的具体体现,也可以说,语法和语用两者是实现的关系。这种实现关系实质上是语用对语法的选择,语法具有提供资源手段的潜势,语用则根据具体的语言情景作出选择。

由此可见,语法和语用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语法是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语用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具体实现,因此在加强英语语法教学的同时,我们应该避免走传统语法教学的老路,在保证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基础上,还要处理好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英语语法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相应的语用知识和语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提高语法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多从语用的视角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众所周知,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任何句子都有其赖以存在的语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使是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何自然、陈新仁认为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括语言环境、社交语境、认知环境。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除了引起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有效注意之外,还不能脱离语言使用所依存的语境。要培养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真实语境和情景,让学生在规范语言使用的同时,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地、得体地使用语言来进行有效交际。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发现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语法教学是不容忽略的。新形势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领会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理念,转变语法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探索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语法能力,让语法充分发挥促进理解以及监控输出的作用。而语法和语用的相互作用和实现关系还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境,培养学生在语言应用中恰当得体地表达并理解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atstone, R. Product and process: Grammar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C]//M. Bygate, A. Tonkyn and E. Williams (Eds.). Grammar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 . London: Prentice Hall, 1994

[2]Ellis, Rod.Introduction: Investigating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2001 (5)

[3]Fotos, Sandra.Integrating grammar i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use through grammar consciousness raising tasks [J]. TESOL Quarterly, 1994(2)

[4]Higgs, Theodore. and Ray Clifford. The push toward communication[C]// Theodore Higgs (ed.). Curriculum, Competence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Lincolnwood, Il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2

[5]Niu, Q. “Reflections on grammar teaching”[M].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3,2000

[6]Rutherford, William and Michael Sharwood-Smith. Conscious Raising and Universal Grammar [J].Applied Linguistics, 1985(3)

[7]Schmidt, R. Deconstructing consciousness in search of useful definition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J]. AILA Review ,1994(11)

[8]高远.增强语法意识,加强语法教学——谈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界,2007(6)

[9]何自然,陈新仁.英语语用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0]张绍杰.语法和语用:基于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J].外语学刊,2010(5)

【基金项目】2009-2012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周 梅,女,山东蓬莱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