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时间:2022-06-25 06:36:03

“头脑风暴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头脑风暴法学习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在此种探究方式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冶炼探究的品质、深化发展,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头脑风暴法 小学数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rail and Thinking on Brainstorming Method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Zhangqin

(Changle Normal School Affiliated Elementary School, Changle, Fujian 350200)

Abstract Teaching with method of brainstorming in mathematics meets the demand of enhancing the students' study abilities in primary schools. It is also a significant change to the way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In such way, we can explore students' thinking and develop their qualit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can als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e ability, which is exactly one of the aim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brainstorming method;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on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学习中它能使参与的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受到热情感染,能使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一学生还能充分利用别人的设想来触发自己灵感的火花,或把几个人的设想综合改造,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独特见解。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头脑风暴法”能更好地让学生产生大量的新见解,更有价值的创意,以提高教学效率,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1 “头脑风暴法”的尝试

(1)创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蓄势待发”。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和周围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张开爱的翅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在无拘无束中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让其处于一种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各种见解的状态。这,正是创新的萌芽。

(2)设定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学生是一个充满思想和有活力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因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或一个预定的共同目标后要大胆放手,减少教师活动,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其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多观察、多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还要驾驭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体验。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上课开始,设置悬念,课件出示:8个学生站成一个正方形做套圈游戏,作为投掷目标的小柱子放在正方形的正中间位置上。提出:大家想一想,这样的套圈是否公平合理?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教师谈话:学完这节课,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一来,学生有了共同的目标,同时带着问题进入了新课的探索之中。

(3)“头脑风暴”,学生发表见解。“头脑风暴”,在对话、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暂缓判断,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让尽可能多的观点呈现出来,像“风暴”刮过大脑一样。这样能激活对话者的思维。同时,在相互启迪之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这种“头脑风暴”的训练方式能促进学生灵活地思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达到思维的互补。

当然,在实施“头脑风暴法”教学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等情况,形式上可有所变化。通常而言“头脑风暴法”方式有:出示设定的目标后,可先由事先分好的小组组内交流,再集体汇报;也可以通过小组辨论,或男女生竞赛等。平常教学中,实施“头脑风暴法”完成一些预定目标,不但能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提高他们全面的素质。

例如:教学“圆的单元复习”时,教师出示这一课题,学生的头脑中必定会浮现许多“圆的认识”这个单元的相关知识,教师可提出:看到这个课题,大家能想到什么呢?什么想法都可以,以前的旧知识,自己现在刚想好的新知识、新见解等都行,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只要是脑子里能想到的都是答案。于是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内运用“头脑风暴法”展开交流。

这时,学生就会回忆或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由“圆”可想到圆的特征、圆的概念、圆的形状、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各部分名称……诸如此类的知识,都是有关“圆的认识”一课已学过的旧知识,还会想到某个有圆形面的物体,如硬币、车轮……这些直观形象的物体,以及圆有的大、有的小,圆是一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的对称轴,还有半圆与圆的面积和圆长分别怎样求……这些圆的知识引申的相关图形的一些计算方式等。一开始,或许学生的思维会比较局限,此时教师可给予简单的提示,可以给出教师的想法由此激发学生的联想出新的见解。当学生给出的想法越来越多时,这些联想非但不会穷尽,反而会更丰富,因为别人给出的答案很可能就能激发自己思维的灵感,达到思维共振。因而,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有激情,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头脑风暴法”实施“头脑风暴”中,一个学生在发表见解时,教师和其他学生都不能去打断和进行评价,直到学生把所有的可能与想法都提出来为止。

(4)质疑设想,共同修正完善。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估量的,可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独特,总也有需要修正完善之处。因而,在总结正确的答案时,将记录员记录下的所有信息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由学生自己再独自冷静去思考自己所给出的想法是否适当可行,进行自我反省,如此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的错误认识,还能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维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思维去看待每一问题的能力。

2 “头脑风暴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尝试后的思考

2.1 关于适用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教学课型,从知识的新旧来看,可分新授课和复习课,笔者认为“头脑风暴法”较适合运用在概念性不强的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对于他们首次接触到的一些数学术语、数学概念,是不可能在“头脑风暴”中风暴出来。如果用上则意义不大,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必将对“头脑风暴法”在学习中运用失去兴趣与动力。

2.2 关于学生的分组

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学习,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是事先要完成的。小组交流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而关于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成员的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随便将几个学生分成一组,如此分成若干组,运用“头脑风暴法”风暴出的效果达不到最佳状态,而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了解本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个人性格、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将他们合理分配,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便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让集体的智慧集中迸发、共同进步。当然,小组成员的搭配可有一段观察期,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组合,对提出探究交流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对于小组成员的人数确定,可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等方面确定。一般为4~10人,其中每组中要有一名小组长,要有1~2名的记录员。如果记录员自身也参与“头脑风暴”,记录时可用记录员自已理解的符号或简单文字来记载,待“风暴”完毕,对见解的修正、完善时将其补充完整或将各想法表达清楚即可。为了增强学生的“风暴”兴趣,可定时评选“头脑风暴之星”等,以各种评价、激励形式,让“头脑风暴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最大的价值。

2.3 关于时间

在实施“头脑风暴”的准备阶段,要注意设置好一定的时间限制,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确定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内,这样学生在“风暴”发言中可以形成一种更激烈的竞争氛围,进一步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活跃思维。

综上,“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艺术,它可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省时省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思维自由驰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头脑风暴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还是一个实践、尝试、改进、提高的过程。今后要在反思后进一步实践,扬长避短,让“头脑风暴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傅国亮,程淑华.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数学卷第1辑[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趣味教学在高中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发展湛江文化产业及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