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课堂,释放生命活力

时间:2022-06-25 05:47:22

打造阳光课堂,释放生命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那么,从哪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呢?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回答,但无质疑。这些现象在平时教学中屡见不鲜,甚至在公开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一种学习的氛围,就得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下面说说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的源泉”。不同的学生认知方式不同,思维模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尝试、猜想、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充满师生的激情与互动,涌动师生的情感波澜。在课堂上,教师要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数学学习的前台。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鼓励,忌斥责,善于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例如,我在上“工程问题”练习课时,给出这样一道练习题:“打一部书稿,小李单独打10天完成,小王单独打12天完成,小均每天打64页。如果小李与小王两人合打4天,那么就剩256页没有打完。三人合作几天才能打完这部书稿?”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一会儿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个男生猛地举起手,说:“我的答案是4天。”

嗯,正是标准答案。我满心欢喜,笑眯眯地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样想的吧!”

男生:“我是用256÷64求得的……”

话没有说完,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于是我面带愠色地说:“坐下,好好听听其他同学说吧!”

在我的责备与同学的嘲笑之下,该男生默默地坐下了。随后,我立刻意识到这将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课堂上我为什么不让他说完?于是我又询问他,他胆怯地说出了自己为什么用256÷64解题的想法:小李与小王合作4天后所剩余256页由小胡来完成,而小均每天打64页,所以小胡打256页就要用256÷64=4(天),这个天数与小李、小王先前合作的天数相同,因此,他们三人合作就需4天完成。

面对他的回答,全班同学也恍然大悟,我不禁当场为他鼓起了掌声。这是多么独到而简洁的解法呀。这不就是我们鼓励和提倡的直觉思维吗?

在一种非常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再胆怯,对话交流也畅通了,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凸显,这何常不是教师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动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长虹彩电,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耀达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苏宁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你说老师应该到哪家商场去购买?”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在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先摸清商店彩电的原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计算出彩电卖出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去购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到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更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疑难最容易产生探索性的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考。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欲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使学生从现有水平出发,并对所提的问题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这对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十分必要。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性质”时,先设计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上“3、30、3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300总比30和3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议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我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3分米=3.0分米=3.00分米。”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动了思维的闸门,并培养了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设疑,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既紧凑又愉快的展开状态,也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不断去发现、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自主发展,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益。

四、创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个人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推力能力等多种智力作用的结果。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学生天生好奇,乐于猜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猜测,并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猜想情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后,我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圆可能有那些特征吗?”同学们在小组交流后提出了很多种的猜想。我又说:“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猜想了圆有那么多的特征。但是你们的猜想对吗?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请试试看。”于是全班同学各自想办法验证:有的折圆,有的量折痕,有的在圆上画直径、半径,有的列表格记录量的数据,有的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自己的新发现……

整个课堂上气氛活跃而有条不紊,同学们大胆地展露着各自的想法并自我实践验证,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览无余。学生在这种“猜想―验证”的学习情境中,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自主探索、发现了新知。

五、创设合作与竞争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

在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情境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由于学习任务是由大家共同承担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处于全开放状态,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使小组成员共同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使学生从中寻找自我价值,认识自身,自我发展,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某路口一分钟内四种车辆(小汽车,大客车,货车,摩托车)来往行驶情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看录像,把有关数据填入表格。放第一遍录像时,要学生说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大家感到录像放得过快来不及数,讨论出用做标记的方法统计。放第二遍录像时,学生都采用了自己的标记方法,但觉得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自发产生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进行小组分工。放第三遍录像时,学生分工合作,有的组每人统计一种车辆,有的组两人看车型,两人做标记,从而对各种车辆的数量都给出了准确的统计。

这样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意识。

又如,我在练习课上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口算比赛,如:夺红旗、比比谁跳的远、登高冠军等竞赛游戏。在竞赛中,学生个个热情高涨,把小小的比赛搞得热火朝天。此外,我还组织了以个人为单位的“口算大王”的评比活动,学生准备充分,摩拳擦掌,都打算在预定的评比活动中大显身手。由于学生表现欲强、竞争意识浓厚,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创设规模有大、有小的竞争情境,能够促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这种“竞”境,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也可以是对习题速度、练习质量的评比。

竞争是一种健康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可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惠娟.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数学.地质出版社,2000,3.

[2]杨惠娟,高春花.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3]唐琴.创设情境激励探究.中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上一篇:浅析文科女生数学学不好的原因 下一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