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时间:2022-06-25 04:29:08

关于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关键词:[HTK]网络信息组织;网络信息;信息组织;文献计量

摘要:[HTK]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检索到的国内近14年来有关网络信息组织的96篇研究论文从数量、期刊分布、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水平的合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103-04

[FQ(3*2\.172mm,ZX-W]

[KH*3D]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HTK]李仕祺(1989―),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2013级研究生。[FQ)][HT]

[BT3]1网络信息组织文献统计分析

1.1数据与方法

笔者选取中国知网( 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高级检索”为检索模式,以“篇名”作为检索项,以“网络信息组织”为检索词,使用“中英文扩展检索”功能,提高查全率,检索时间跨度设定为2000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日,最终得到96篇相关文献,其中2014年无符合条件的检索结果。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主要以EXCEL和SSS19.0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十多年来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态势进行分析。

1.2年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及其年度变化趋势,可以反映相关研究领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近十多年来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相关研究的趋势:2000年是该领域研究的起步阶段,年发文量为2篇;2002[KG-*8]年―2008年一直呈高速发展态势,尤其在2006年数量多达15篇,这期间出现了一轮互联网浪潮。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进入网络化、信息化阶段,伴随着出现了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搜索引擎等新兴研究热点,这些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发展。2008年后研究发展趋势放缓,2009年的发文量只有1篇;随后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该领域研究也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2012年的发文量回升到了8篇。由此可见,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发展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吻合的,也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

1.3期刊分布分析

对载文的期刊进行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横向研究程度和主题性质等。本文不考虑期刊出版频率, 只对期刊的载文量进行排名分析。按检索条件,笔者统计得到网络信息组织研究领域的论文总量为96篇,分别刊载于50种专业或非专业期刊上。其中仅载1篇论文的期刊有29种,占期刊总数的58%。这其中有一部分是非图书情报专业的期刊,说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受到很多相关学科专业的重视,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商业管理、医学、农业等学科;刊载2篇的期刊有8种, 占期刊总数的16%;刊载3篇的期刊有6种,占期刊总数的12%;刊载4篇的期刊有4种, 占期刊总数的8%;刊载5篇及以上的期刊有3种,占期刊总数的6%(见表1)。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区载文量占总论文量的1/3,故本次检索结果核心区所载的论文数应为32篇。由表1可以统计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为载文量4篇及以上的期刊。同时,载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全部都是图书情报学领域专业期刊, 说明图书情报学期刊为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4机构统计分析

李仕祺:关于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仕祺:关于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对论文的作者机构进行计量分析, 可以分析出网络信息组织研究领域中一些高产的科研机构。由表2可知,网络信息组织研究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发文量排名前三,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这当中原因有高校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科研团队,有利于研究人员长期开展学术研究,推动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不断发展。

1.5作者统计分析

作者发文量可以反映作者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作者发文量进行计量分析,可以确定信息组织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群。从表3可以看出,有104位作者仅发表1篇论文,占作者总数的80%,此数据与洛特卡定律中撰写1篇论文作者的比例为60.79%的经典学科参考值相差较多,说明在网络信息组织研究领域里, 国内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停留在比较表面层次上的居多。另外,发文2篇及以上的有11位作者,这一数字近乎全部作者人数130的平方根,根据普赖斯定律,他们共同构成了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高产核心作者群。

1.6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指文献中精选出的能够反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或用来快速检索定位所需的文章。从表4可以看出理论和技术是研究中涵盖较多的内容,其中理论方面包括网络信息组织的概念、对象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等,如“网络信息组织”“信息组织”“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则包括“搜索引擎”“分类法”“元数据”“主题法”“网络”等。此外,像“数字图书馆”“信息构建”“Web2.0”等较高频关键词也可以反映出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和关注重点。

1.7研究主题分析

对网络信息组织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我国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对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96篇相关论文的整理和统计,笔者提取了7个比较集中的具有概括性的研究主题,可以发现网络信息组织的理论概念研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相关方法技术和应用模式已经成为国内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大家所关注的,并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信息组织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该领域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拓展开来(见表5)。

2国内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特点

2.1态势集中

[2]国内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主题内容主要集中于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该领域活跃的核心作者主要是各大高校的资深科研人员,相关研究论文和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内图书情报类期刊上。

2.2应用多样

学者们将各种理论方法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中,使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呈现多样性,如传统文献分类法、元数据、网格技术、信息构建、主题语言、书目控制、机读目录、知识管理等。

2.3角度多样

科研人员们对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呈现多种角度,笔者试图从不同侧面开展研究,如从数字图书馆的角度、知识组织角度、用户认识心理的角度、语义的角度,以及从Web2.0角度等。

[BT3]3国内网络信息组织研究存在的问题

3.1概念含糊不清

在传统信息组织方法中,有分类法、主题法、书目控制等较为固定的名称和理论体系,但是在新出现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一些专业术语名称不能统一,这给同步研究、信息共享带来了障碍。另外,一些信息组织的技术与方式被相互混淆,如既有将搜索引擎归为检索技术的,也有将其作为组织方式的。所以,建立该领域的研究规范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3.2主题重复现象

从研究主题上看, 相同问题有

众多学者关注,并且所持观点和研究结果相近,创新成果不多,如相当多的研究主题涉及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 然而讨论的方法基本只有分类法、元数据组织法以及主题法三种。

3.3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

关于网络信息组织技术的研究论文所占比例很大,有学者认为主要有搜索引擎、元数据、数据挖掘、智能技术、信息过滤、数据仓库、知识发现、数据库技术、超维组织法、FT 信息组织法、基于图像的信息组织法等。但相关论文基本只是从理论角度介绍各种技术,缺少具体场景的应用研究和论证,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理论研究到行业应用的体系结构。

[BT3]4结语

面对我国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建立健全相关理论体系是提高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水平的重要工作。首先, 国内对“信息组织”的概念研究较早, 但一直到1997年才有了明确的界定。在实际研究中, 由于被广泛应用的网络信息是因特网信息, 所以,因特网信息组织研究一直是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重点。其次, 要明确网络信息组织研究的宗旨和出发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网络信息组织的方法、方式、模式和技术。最后,提高对网络信息组织趋势预测和判断能力是完善理论体系的重要步骤,可以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HTK]

[1][ZK(#]李纲,朱亮.2005―2008年我国竞争情报论文统计分析.情报科学,2010(5):648-651.

[2]刘小威.公共服务研究1998―2011年文献计量分析.甘肃科技,2013(11):85-87.

[3]高丹.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概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9):54-57.

[4][3]宋文军.适应网络环境的信息组织方法初探.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27-29.

[5]岳泉,谭华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99-101.

[6]宋彩萍,霍国庆.信息组织论纲.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20-22.

[7]刘嘉.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ZK)]

[Y](编校:马怀云)

上一篇:特殊人群的公共服务意义研究 下一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用户需求挖掘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