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

时间:2022-06-25 01:56:05

让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一线的音乐教师是否就不需要去思想?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我们再不能简单地教学生唱几首歌,用简单的乐器弹奏几只曲子。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让音乐肩负教育初中学生的责任,因为学科无小科,科科可育人。初中的音乐教学完全可以与其他学科并驾齐飞,共同肩负起教育初中学生的重任。

一、深刻挖掘音乐课程之德育育人资源是渗透德育的基础

翻开我们的教材,单元与单元之间体例大体相当,每个单元的主题有着每个单元的特色,利于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去挖掘培育学生之良好道德情感的相关资源,进而比较充分地让学生得到音乐因素的陶冶、启迪。从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看,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意义上把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并且充分而又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那么,我们的学生则能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譬如,教学欣赏《茉莉花》一曲时,笔者就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挖掘了多方面与教学和活动有关的资源因子,使得学生能在教学的活动中接受到德育内容的渗透。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介绍这首曲子在明朝时即已唱起,江苏的扬州是发源地。然后,教者拉起二胡,让学生去感受悠扬的琴声,告诉学生诸多的民族乐器都可以去演奏此曲,我们要为它演奏的广泛性而感到自豪。最后,让学生去搜集和交流,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但知道茉莉花早就成为我们诵唱的对象,更为主要的是学生还了解到茉莉花的泡茶功效和入药的效果。同时使得我们学生知晓了一定的为人道理。

二、努力创设音乐课堂之德育育人氛围是进行德育的前提

音乐教学的课程内容涉猎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已不单纯是我们过去的那种纯课堂的歌曲的教唱了,这就让我们深深地感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我们需要把它当成一门艺术来加以看待,又要去理想地形成一定的课堂艺术。因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的体现必须使得课堂的教学有着一定的艺术氛围。这就像我们的电影电视节目一样,无论是开场还是结束它都要把观众带入一定的境界,从某些意义上讲就是艺术的氛围。教师应当就像音乐课程这门极为充满艺术性的导演一样,无论怎样的音乐课目,都要去创设利于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因素的感染的氛围。还以《茉莉花》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笔者既让学生去视听二胡的录音,欣赏老师的二胡独奏,学生又在视听和欣赏时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的旋律。学生在做到了这些之后,才真正意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音乐课程的教学还要努力去较好地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器乐水平和技能技巧。因为诸多的乐器从某些意义上讲则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由此,充分地激发了初中学生去学习器乐演奏乐曲的兴趣、信心。而在后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光顾学校器乐室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

三、科学提高音乐课堂之德育育人效果是高效德育的目标

肖川先生曾云:“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应当充分地肯定,肖川先生所说的就应当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生的希望、力量、澄明、强健、挺拔、自信就应当孕育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音乐的课堂应当成为学生去形成这些精神和能力的摇篮、温床。所以,在平时的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力求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生发出这些精神。例如,教学《奥林匹克风》前提问:这曲调表现出怎样的情趣?听了这样的曲子你感悟到了什么?当你也置身到这样的环境时将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和念头?学生在欣赏后,简短的交流使得学生近乎形成了这样的感知:这是一首令人振奋的曲子,它号召我们的运动员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并在奥运精神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在此,我还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全世界的运动员都能在这样的曲调声中形成这样的力量呢?学生们便清楚地意识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比如我们所唱的《手挽手》则体现了全世界人民不分国籍、肤色去团结、和平的心声,我们现在则应为创造世界的和平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中)

上一篇:关于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初任职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