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低体温儿复温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24 09:54:08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低体温儿复温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母婴同室低体温儿复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足月产低体温新生儿40例。体温34.5℃~35.9℃,体重2000g~3000g,将以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水平式半倾斜位,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袋鼠式护理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升温效果满意,护理4小时,体温达36℃~37.2℃。升温率达90%、85%,P

【关键词】袋鼠护理;母婴同室;新生儿;低体温

母婴同室新生儿常常因体温不升困扰着护理人员,尤其冬天体温不升更为明显,母婴同室新生儿暖箱数量有限。根据临床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袋鼠式护理升温工作方法,经过几个月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对护理前后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确认了此方法操作方便、实用、效果良好,社会效益满意。因此值得在母婴同室推广应用,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袋鼠式护理定义【1】: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水平式半倾斜位,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象袋鼠妈妈护着袋鼠宝宝一样。

1.2纳入范围: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月份返回母婴同室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体重2000g~2500g;足月低体温新生儿40例,体重2000g~3000g 纳入。其中剖宫产20例,平产42例,体温34.5℃~35.9℃,母亲无合并症,新生儿无其他疾病。对早产低体温新生儿22例,足月低体温新生儿40例进行袋鼠式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体温的变化。

1.3方法:实施袋鼠式护理病房室温保持在26℃以上,母亲无合并症,母亲半卧或半侧躺床上,睡袍松开,评估新生儿体温于34.5℃~35.9℃,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呈平行或半倾斜位,新生儿尽量,将母亲睡袍紧盖新生儿,同时盖上被子,使新生儿皮肤紧贴母亲皮肤,整个过程母亲抚摸,呼唤新生儿,并进行母乳喂养。

1.4体温标准:复温达36℃~37.2℃,

1.5观察内容:袋鼠式护理对低体温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1.6数据处理: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见表1,表2。

3体会

胎儿自母体娩出后,体表温度散热过快,如果保暖不当,在母婴同室时,往往造成新生儿体温不升。

当体温低于36℃时新生儿吃奶吸吮能力弱,反应差。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已得到广泛医务人员的认可,我们从实践中也体会到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低体温, 足月儿低体温复温效果的满意。从上表表Ⅰ.表Ⅱ中可以看出复温1小时、2小时时升温效果不显著,复温4小时时效果满意,升温率分别达到90%、85%。使用此种护理方法有利于维持早产儿、足月儿的正常体温。另外,由于母婴肌肤亲密接触可减少新生儿体热及水分散失,能量的保存有助体重的增加,减少躁动不安及哭泣,同时增加了睡眠时间,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使新生儿呼吸循环稳定。这样减少新生儿的再住院率,在医疗经济学上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妍、连冬梅,袋鼠式护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2]护理研究 2007.21 (8A).

上一篇:眼圈突然变黑警惕卵巢囊肿 下一篇:慢性病患者的暑天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