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24 08:28:41

有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之,不仅不能起到促进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

一、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象分析

1.提问有余,解疑不足

课堂气氛看似热闹,收益却不大,师生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问题过简,学生对答如流,但思维得不到训练,答题兴趣不浓;问题过深,学生绞尽脑汁,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问题过大,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问题过繁,脱离学生实际。这些提问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怕老师提问,老师一提问学生就沉默不语的现象。

2.忽视学生,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提问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被动地应答着。不少语文老师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在学生解答或学生答不出时干脆替学生直接说出答案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窄化”和思维的“僵化”。

3.问题过于简单,毫无探究意义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启发性问题,否则只能作表面文章。因此,那些不经大脑思考就能对答如流的提问,比如:“美不美”“好不好”“喜不喜欢”等,都毫无价值可言。

4.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

如果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训练。在许多课堂教学实例中,我们发现,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的1~2秒,如果一名学生不能迅速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就会重复刚才的问题,或重新表述这个问题,叫另一名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仓促,显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二、有效提问的途径

1.精心设计,讲究层次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讲究个“精”字。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提也不必提,问题太浅,表面对答如流,实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摸不着边际,还会打击学生,使学生望而退却,不敢靠近,也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提问既要“精”,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也更有利于培养大部分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2.提问要因生设疑,具有差异性

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益智性的问题。如反馈时,以中低等生为主;复习巩固以中等生为主;巩固消化难点知识要以优秀生为主,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提问要有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对于老师所提的问题,显得胸有成竹,齐刷刷地小手如云。真是学会了吗?不,不全是。因为老师所提的问题只是一些肤浅的书面知识,跟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拓展毫无关系。真正有效的提问,是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才能得到的,这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时间。并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需要我们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4.构建有效的提问方法

提问不单单只可以是教师抛出问题,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教师也应讲究策略,推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首先,认真倾听学生回答,并给予时间耐心等待。教师要学会等待,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感悟。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小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也需要我们成人或同伴来帮他解决心中的疑问。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心中有很多疑问,我们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

再次,教师要鼓励个性化的回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回答。不同的生活经历,练就了不同生活性格,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都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的理解、感悟、体会,从中获得不同价值体验。

好的提问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又得到训练。因此,只有优化课堂提问,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分... 下一篇:在体育课中渗透团队精神造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