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科学教育思想浅探

时间:2022-06-24 05:31:59

爱因斯坦科学教育思想浅探

摘要: 爱因斯坦不仅是非凡的科学巨人,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重视科学方法训练,重视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的科学教育思想,对我们搞好教育改革,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Abstract: Albert Einstein was not only a remarkable scientific giant, but also a preeminent ideologist and educator; his proposal, which stated that the education emphasis should be on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thinking, trainings of scientific method, and establishment of free and comfortable circumstances of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nspiration in how we reform the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e creative talents of quality.

关键词: 爱因斯坦;科学;教育

Key words: Albert Einstein;science;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32-02

0引言

爱因斯坦不仅是非凡的科学巨人,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很多思想,在我们今天强调科教兴国、科学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们搞好教育改革,更好地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1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有价值的教育生命攸关

一个不习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老是人云亦云,以别人的思想为思想的人是不可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的。爱因斯坦对独立思考非常看重,他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1]他非常强调在科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认为“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1]在《论教育》一文中,他主张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内容失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1]

爱因斯坦说:“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1]

爱因斯坦在谈到他所敬仰的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时说“马赫的真正伟大,就在于他的坚不可摧的怀疑态度和独立性。”[2]在纪念哥白尼的讲话中,他不仅赞叹哥白尼的成就,更推崇哥白尼“具有罕见的思考的独立性”。[2]在谈到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卓越科学家时,他非常看重极力赞美的优秀品格中也都包括了他们敢于挑战传统、不拘成见的独立思考精神。

爱因斯坦自己在少年时代就爱好穷根究底地思考各种问题,包括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生价值问题。他在阅读书籍的时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独立的批判精神,认真吸取各派哲学精华,不拘泥于任何一派哲学体系,不盲目附和任何哲学教条。[3]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反对学校给学生制造过重的课业负担。认为“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1]

在强调独立思考的同时,爱因斯坦也没有忘记交流合作的重要。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日益密切,需要更多合作和相互依存的社会。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样,它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但也需要交流。爱因斯坦说:“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乏味的。”[1]爱因斯坦对美国科学研究机构的成就十分钦佩,认为“专心致志、坚韧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在它的科学成就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14因此,他重视独立思考在科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他也重视合作精神,他说“健康的社会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结合。”[1]他不主张过分竞争,反对将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相关的选择的理论,引证来作为鼓励个人竞争的根据。认为这样的引证是伪科学的、错误的,他认为人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1]

2形式逻辑和实证方法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必须注重培养和训练

什么是科学呢?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就是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地联系起来。[1]就是“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1]

而要“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地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反映“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必须要有恰当的方法。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探索最重要的方法,一个是思维要遵循形式逻辑,一个是实验。他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它们一个是包含在欧几里得几何中由古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的方法。[2]

欧几里德几何学所包含和展示的形式逻辑体系,并不只是一种数学所遵循的特有的方法,而是研究所有学问都应当遵循的普适基础和方法,是所有探索科学的人都应遵循的思维规则,因为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理性借以展开的唯一方式,理性实际上也就是思维的逻辑性。

爱因斯坦盛赞欧几里得几何所展示的形式逻辑体系,认为它“使人类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的成就所必需的信心”。他说“如果欧几里得未能激起你少年时代的热情,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天生的科学思想家。”[2]

爱因斯坦强调形式逻辑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也认为,单靠纯粹的逻辑思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实证和实验,他说“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2]所以,爱因斯坦反对空谈,主张切实的行动,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爱因斯坦自己从小对动手的技术和抽象而又逻辑严密的数学都非常感兴趣。10岁以后,他就读了一系列数学、科学和哲学书籍。在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读书时,他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迷恋于同经验直接接触。[3]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高的科学成就,与他从小就培养起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曾给教育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1]他希望学生能够留下来的东西,无疑包括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3科学教育离不开宽松的环境,必须呵护和培养自由的心灵

科学并不是凭空就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它需要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前提。爱因斯坦认为:“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1]

爱因斯坦在回答“学术自由的根本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它对于追求真理是必需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这种权利也包含着一处义务:一个人不应当隐瞒他已认识到是正确的东西的任何部分。显然,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会抑制知识的传播,从而也会妨碍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1]

爱因斯坦除了强调科学发展要有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还强调探索科学要有自由的心灵。他说:“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1]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教育要健康正常地进行,必须要有宽松自由的环境,必须在教育中注意呵护和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爱因斯坦非常强调想像力对于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性,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2]然而,想像的翅膀要能够充分展开,是需要有自由的心灵,更需要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的,如果在教育当中过于强调统一,强调标准化,对违反人们成见和“常识”的奇思妙想不加宽容和善待,学生的心灵得不到自由的天空,被束缚起来,想像是会被窒息的,想像的翅膀也是很容易被折断的。

爱因斯坦也很强调好奇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探究科学必须要有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他将这种好奇心比做是脆弱的幼苗,认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他认为,对于学校来说,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就是用强制手段将学生变成顺从的人。[1]

爱因斯坦回忆他少年时代在瑞士苏黎世的阿劳中学上学的情景时说:“这个学校以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使我深切地感到,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起那种依赖训练、外界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来,是多么地优越呀。”[2]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对自然奥秘的强烈好奇心,能够发展起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造就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成就,与他受到的这种比较宽松自由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爱因斯坦文集[M].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9,310,147,143,310,303,14,145,181,253,146,179-180,323,180,144.

[2]许良英,范岱年.爱因斯坦文集[M].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0,601,574,313.

[3]许良英,王瑞智.走近爱因斯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30,227-228,284,43-44.

上一篇:坚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下一篇:公共场所重特大火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