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靶斑病与黑星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06-24 05:29:06

黄瓜靶斑病与黑星病防治技术

黄瓜靶斑病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而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

一、黄瓜靶斑病

1、发病特点

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1 mm左右。当病斑直径扩展至1.5~2.0 mm时,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有时受叶脉所限,为多角形,病斑颜色稍深、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多为圆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 mm,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呈不规则状,叶片干枯死亡。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或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发病温度20~30 ℃,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5~30 ℃和湿度饱和时,病害发生较重。黄瓜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或阴雨天较多,或长时间闷棚、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很大等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技术

可用OS-施特灵水剂(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或治粉高(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治2~3次。对于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用64%可杀得叁千1 500倍液,或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

二、黄瓜黑星病

1、发病特点

黄瓜黑星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危害部位有叶片、茎、卷须、瓜条及生长点等,以植株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和幼果受害最重,而老叶和老瓜对病菌不敏感。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烂掉,形成双头苗、多头苗。侵染嫩叶时,起初在叶面呈现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后呈黄白色,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嫩茎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菱形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时,心叶枯萎,形成秃桩。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

2、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病株残体上,在田间、土壤、棚架中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成为近距离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靠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

3、防治方祛

3.1种子消毒 试验证明,来自不同地区的黄瓜种子,黑星病的带菌率不同,应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后使用。用55~60℃温水浸种 1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冲净催芽。直播时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2加强检疫 未发病地区应严禁从疫区调入带菌种子,制种单位应注意从无病种株上采种,防止病害传播蔓延。

3.3设施消毒 定植前用烟雾剂熏蒸棚室(此时棚室内无蔬菜),杀死棚内残留病菌。

3.4加强管理 黑星病属低温高湿病害,早春大棚及冬季温室经常发生,加强田间管理,栽培时应注意种植密度,升高棚室温度,采取地膜覆盖及滴灌等节水技术,及时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缩短叶片表面结露时间,可以控制黑星病的发生。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155802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

上一篇: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下一篇:浅议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