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

时间:2022-06-24 04:29:20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

摘 要:在探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标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主要模式,指出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一种能充分发挥集群融资的优势,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同时现实条件最完备,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集群融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 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81-02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据调查,大约有53.8%的中小企业将资金不足列为对企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而在中国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却只占有不足2%的金融资源,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在这种环境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产业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由于其地域的临近性、企业的根植性、配套的竞争性和信息的快速流动,带来了融资环境的优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使集群内企业拥有了独特的融资优势,也使得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成为改善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以及融资组织形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融资模式安排,如集体发债融资模式、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模式、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等,这些融资模式虽然都是基于集群的环境来组织的,但是哪种模式更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就将在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标准的基础上,对比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主要模式,探索适合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最佳模式。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标准

1.发挥集群融资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利用集群融资的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减少违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三是利用集群融资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信贷效益。追根溯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来自于集群的竞争优势,而这种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间基于分工协作的广泛联系和相互依赖,基于专业化的产业环境和本地环境的根植性,由此而产生的信息机制、信任机制、声誉机制、规模效应等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内在效应。所以,要发挥集群融资优势,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竞争优势,而只有充分发挥了集群融资的优势,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改善。

2.提高融资效率

由于融资渠道和方式的不同,导致融资的成本和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额度小、时间短、需求急”的特点,在选择集群融资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使其融资效率最大化。根据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及中小企业融资实践,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融资成本相对较小,而且集群融资优势也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银行间接融资条件且效用显著。此外,集群本地银行在长期与本地中小企业互助过程中使这些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3.具有现实可行性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在中国现行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改革滞后、中小企业存在严重金融缺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作为一种较新的融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必然要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包括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和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现状等现实条件。因此,在选择模式时要考虑那些能够马上运用于实践的、可行的,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改善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

1.集体发债融资模式

它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基于产业链的联系,整合各自资源,通过对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就进行过中小企业集体发债的试点。在中国现行金融制度条件下,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整合集群融资优势,但由于债券是固定回报率,相对于中小企业板,债券投资缺乏吸引力,而整个金融市场不活跃,导致发债进一步受阻,其实施仍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由于债券发行的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其融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偏高。

2.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模式

它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在相互联系、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一定期限内,各自拿出一部分资金,轮流使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内部融资机构采取会员制,各会员企业交纳会费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基金,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小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互借贷。从融资效率来看,由于这种信用具有互,因此融资成本较低,并且由于互助企业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省去了信用调查的环节,节省了信息调查成本,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还能满足会员企业对资金及时性的要求。但因企业间的互助借贷规模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大额的资金需求,因此,这种模式只适用于那些发展不久、资金需求较小的小型企业,同时还要求有这种相互知根知底的互助企业群体的存在。

3.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

它是指通过在中小企业集群内设立区域主办银行,吸收民间闲置资金和社会投资,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息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银企之间建立长期稳定信用关系的一种融资模式。区域主办银行常拥有企业的互惠股本所有权并提供债务资本,使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区域银行设立在集群内,易于取得各种信用信息,并能充分利用集群的信息机制和信任机制,克服了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防止了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从而强化了监督的力度,降低了信贷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信贷效率。由于区域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产权关系、内部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因此也更易于形成长期稳固的银企关系。然而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推行主办银行制度仍有很大局限性,如中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向企业投资,这使中国的银行不能通过持股和控股对企业形成产权约束,缺乏成为企业监督主体的法律依据。

4.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它是指集群内中小企业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联合出资组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利用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的一种融资模式。

从融资优势来看,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和强化了集群融资的优势。一是由于互助担保是建立在企业间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通过参加互助担保,会员企业间增加了互动和交流,使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进一步得到强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也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由于互助担保企业间是以信用担保为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集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离不开集群这个环境,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也因此得到强化,从而减少了违约率,降低了信贷风险;三是由于互助担保组织内部信息共享,且有互助基金做担保,使得银行的调查成本和监督成本大大减少,而且由于银行是给互助担保机构的众多中小企业贷款,且利率有一定的上浮空间,加之集群内企业业务量多,资金需求也相对较大,因此,有效克服了银行给单个企业贷款时规模不经济问题,使信贷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信贷效益;四是由于互助担保是利用互助担保基金向银行提供担保,克服了中小企业自身抵押品不足的缺陷,改善了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更有利的贷款条件。

从融资效率来看,基于信用互助本身的组织优势以及集群的融资优势,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缩短贷款时间,使融资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由于在这种模式下,会员企业的贷款是以互助担保基金作为贷款担保,使银行获得了稳定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和保全措施,从而降低了信贷风险,银行要求的风险利率也随之降低;而由于贷款风险的降低,提高了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安全性,从而能够降低贷款的正式合约程度,减少审批程序和手续,节约贷款时间;并且由于互助担保的信用已上升为互助担保组织的集体信用水平,改善了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从而也可以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此外,由于互助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对于商业担保机构,其担保费率较低。

从现实条件来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提供了优越的组织和社会条件。一是企业的集群性和企业间形成的信用基础为多个中小企业集中出资、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创造了较好的地理和信用条件;二是集群企业间的交易和协同,为信用互助的产生提供了牢固的合作基础;三是中小企业集群之间的规制结构为互助担保提供了组织和制度条件,同时还具有规避信用风险并对失信行为进行有力惩戒的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作为中国信用担保“一体两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非公经济36条”)中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为这种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而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尝试,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深圳、浙江等省份,互助担保机构发展较快,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

综上所述,依据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评价的三个标准可以看出,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集群融资的优势,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而且在现实可行性方面条件也较为成熟,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集群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杨怀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2]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23):5.

[3]王晓杰.依托互助担保协会(公司)化解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统计与决策,2008,(7).[责任编辑 刘娇娇]

上一篇:不同分布下中国股市的VaR度量 下一篇: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